除了屠杀宗室,胡亥还对朝廷大臣进行了残酷的迫害。许多曾经为秦朝立下汗马功劳的大臣,都被以各种莫须有的罪名处死。右丞相冯去疾和将军冯劫认为胡亥的统治过于残暴,上书劝谏他减轻赋税和徭役,停止修建阿房宫等大型工程。胡亥却认为他们是在诽谤自己,将他们下狱治罪。冯去疾和冯劫不愿受辱,自杀身亡。李斯作为秦朝的老臣,虽然曾经与赵高合谋拥立胡亥,但后来也逐渐被赵高视为眼中钉。赵高设计陷害李斯,说他与儿子李由谋反。胡亥听信了赵高的话,将李斯逮捕入狱。在狱中,李斯遭受了各种酷刑,被迫承认了谋反的罪名。最终,李斯被判处腰斩,夷灭三族。
胡亥还通过大规模的工程建设来展示自己的权威。他继续修建秦始皇未完成的阿房宫,征调了大量的民夫和工匠。阿房宫规模宏大,建筑奢华,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同时,他还不断地征发百姓服徭役,使得百姓们苦不堪言。这种大规模的工程建设不仅加重了百姓的负担,也使得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
胡亥在赵高的建议下采取的这些巩固皇权的举措,虽然在短期内看似稳定了他的统治,但实际上却让秦朝的统治陷入了更深的危机。宗室和大臣们的被杀,使得秦朝失去了许多优秀的人才和稳定的政治基础;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和繁重的赋税徭役,让百姓们对秦朝的统治失去了信心,民怨沸腾。这些因素相互作用,最终导致了秦朝的迅速灭亡。
2.赵高的崛起与专权
在胡亥成功登上皇位的过程中,赵高可谓居功至伟。凭借着在沙丘政变中的关键谋划和推动,他开始在胡亥统治时期逐步崛起,权力的欲望也随之不断膨胀。
胡亥继位之初,对赵高极为信任和依赖。毕竟赵高不仅是他登上皇位的重要推手,还在宫廷中有着丰富的政治经验和人脉资源。赵高利用胡亥对自己的信任,开始在朝廷中安插亲信,排除异己。他将自己的党羽安排到各个重要职位上,使得朝廷上下逐渐形成了一股以他为首的势力。
为了进一步巩固自己的权力,赵高不断向胡亥灌输享乐思想,让胡亥沉迷于酒色之中,不理朝政。他对胡亥说:“天子之所以尊贵,就在于让别人只能听到他的声音,而看不到他的面容。陛下您还年轻,处理政务时难免会有失误,让大臣们看到您的短处,就会降低您的威望。您不如深居宫中,由我和熟悉法令的侍臣们来处理政务,这样您就可以尽情享受生活,同时也能树立您的威严。”胡亥听后觉得很有道理,从此便很少上朝,将朝政大权都交给了赵高。
随着权力的不断扩大,赵高的野心也愈发膨胀。他开始不满足于仅仅在幕后操纵朝政,而是想要直接掌控朝廷的一切。为了试探大臣们对自己的态度,他导演了一场震惊朝野的“指鹿为马”事件。
有一天,赵高让人牵来一只鹿献给胡亥,并说:“这是一匹马。”胡亥笑着说:“丞相错了吧?把鹿说成马了。”然后问身边的大臣们。大臣们有的沉默不语,有的为了迎合赵高,便说这就是马,只有少数几个正直的大臣坚持说是鹿。事后,赵高暗中将那些说是鹿的大臣一一加以迫害,要么将他们罢官免职,要么将他们处死。通过这次事件,赵高不仅进一步树立了自己的权威,也让朝廷中的大臣们对他更加畏惧,不敢再有任何反对他的声音。
赵高的专权对秦朝的统治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在他的操纵下,朝廷内部政治腐败,官员们为了迎合赵高,纷纷贪污受贿、结党营私。国家的法律和制度被肆意践踏,社会秩序陷入混乱。同时,赵高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不断加重百姓的赋税和徭役,使得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民怨沸腾。
在军事方面,赵高对将领们进行无端猜忌和打压。章邯作为秦朝末年的重要将领,在前线浴血奋战,却因为赵高的不信任和猜忌,最终被迫投降项羽。这使得秦朝的军事力量受到了极大的削弱,军事防线也逐渐崩溃。
赵高的崛起与专权,让秦朝的统治陷入了绝境。他的所作所为不仅加速了秦朝的灭亡,也给当时的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曾经辉煌一时的大秦帝国,在赵高的专权下,如同大厦将倾,摇摇欲坠。
3.李斯的命运
李斯,这位秦朝的开国功臣,曾以卓越的政治才能和远见卓识,辅佐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然而,在胡亥统治下,他的命运却急转直下,最终走向了悲惨的结局。
起初,李斯与赵高在沙丘政变中合谋,篡改遗诏,拥立胡亥为帝。那时的他,或许认为这是一次巩固自己权势和地位的机会。但他未曾料到,与赵高的合作,竟是他噩梦的开端。
胡亥继位后,在赵高的怂恿下,实行了一系列残暴的统治措施。大规模的工程建设、繁重的赋税徭役,使得民怨沸腾,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李斯作为丞相,本应有所作为,匡正君主的过失,但他却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一方面,他对秦朝的忠诚和对自己政治理想的坚持,让他希望能够维护秦朝的稳定和繁荣;另一方面,他又害怕失去自己的权势和地位,不敢轻易违背胡亥和赵高的意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