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亥此时才如梦初醒,他对阎乐说:“我想见见丞相。”阎乐拒绝了他的请求。胡亥又说:“我愿意让出皇位,做一个郡王。”阎乐依然不答应。胡亥接着说:“那我做一个万户侯也行。”阎乐还是不同意。最后,胡亥绝望地说:“我愿意和妻子儿女做普通百姓。”阎乐不耐烦地说:“我奉丞相之命,为天下人诛杀你,你说再多也没用。”
胡亥见求生无望,最终无奈地选择了自杀。曾经不可一世的秦二世,就这样在赵高的阴谋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而赵高在逼死胡亥后,企图进一步篡夺皇位,但他的阴谋最终未能得逞,秦朝也在他的折腾下走向了灭亡的边缘。
7.不得善终的结局
逼死秦二世胡亥后,赵高自以为大权在握,野心极度膨胀,妄图登上皇位。他召集朝中大臣,试图宣布自己称帝。然而,大臣们皆沉默不语,朝堂上弥漫着紧张的气氛,没有一人响应他的称帝之举。赵高这才意识到,自己虽然权倾朝野,但在众人心中,他终究只是个宦官,难以得到正统的认可,篡位自立的计划就此破产。
无奈之下,赵高只好另立子婴为秦王。他盘算着,子婴性格懦弱,容易掌控,可成为自己手中新的傀儡,继续在幕后操纵朝政。赵高派人去请子婴前来登基,子婴却早已洞悉赵高的阴谋。他深知赵高心狠手辣、野心勃勃,若不除掉赵高,自己迟早会落得和胡亥一样的下场。
于是,子婴与两个儿子及心腹宦官韩谈商议对策,决定设计诛杀赵高。子婴借口生病,迟迟不去登基。赵高多次派人催促,子婴都不为所动。赵高心中生疑,亲自前往子婴府邸查看。当赵高进入府邸后,子婴早已埋伏好的士兵一拥而上。毫无防备的赵高瞬间被制服,还没来得及反抗,就被乱刀砍死。
子婴除掉赵高后,为了以绝后患,下令诛夷赵高的三族。曾经不可一世、权倾朝野的赵高,就这样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他的家族也因他的恶行而遭受灭顶之灾。赵高的死,虽然暂时为秦朝除去了一大祸害,但此时的秦朝已经千疮百孔、摇摇欲坠,在农民起义的浪潮中,很快便走向了灭亡。
二、赵高的个人作品
1.《爰历篇》的创作背景
秦朝统一六国前,各国文字差异极大,这给政令传达、文化交流和经济贸易带来了诸多不便。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推行了一系列统一措施,统一文字便是其中的关键一环。
战国时期,各国“言语异声,文字异形”,不同的文字体系严重阻碍了国家的统一管理和发展。秦始皇深知文字统一对于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性,于是下令进行文字改革,以秦国的文字为基础,规范全国文字。
在这一历史背景下,赵高凭借其对文字的精通和在朝廷中的地位,参与到了文字改革的工作中。他创作《爰历篇》,目的在于为秦朝统一文字提供标准范本。《爰历篇》取史籀大篆,对其进行简化和规范,使之更易于书写和推广。赵高希望通过这部作品,助力秦朝实现文字的统一,进而加强国家的凝聚力和统治力。
2.《爰历篇》的内容与影响
《爰历篇》作为秦朝文字改革的重要成果,具有独特的内容和深远的影响。它是法定标准字书,也是童蒙识字学习教本,在秦代文字规范和文化传承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从内容上看,《爰历篇》以史籀大篆为基础,对文字进行了颇省改。它选取了常用的文字,对其笔画、结构进行简化和规范,使文字更加整齐、统一。这种简化和规范,既便于书写,也有利于文字的传播和使用。同时,《爰历篇》还注重文字的实用性,收录了与日常生活、政治、经济等方面相关的词汇,让学习者能够快速掌握实际应用所需的文字。
作为法定标准字书,《爰历篇》为秦朝的文字统一提供了权威依据。秦朝政府规定,全国上下都要以《爰历篇》为标准来书写文字,这使得不同地区的人们能够使用统一的文字进行交流和沟通。这种文字的统一,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在童蒙识字学习方面,《爰历篇》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它采用了通俗易懂的方式编排文字,便于儿童学习和记忆。通过学习《爰历篇》,儿童能够快速掌握基本的文字知识,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爰历篇》的推广也提高了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平,促进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爰历篇》对秦代文字改革和文化传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推动了文字的简化和规范化,为汉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它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使得不同地区的人们能够共享文化成果。它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才,为秦朝的繁荣和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尽管《爰历篇》随着秦朝的灭亡而逐渐失传,但它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