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贾东旭的事在厂里传得沸沸扬扬,各种说法都有。
虽然大家有些同情,
不过吴敏忍不住说道:
“我听说,贾东旭每天连饭都吃不饱,在车间干活时都在发抖。”
“倒是他母亲吃得白白胖胖的。”
“这个时代。”
“能吃成这样的人。”
“也是少见。”
“听说贾东旭在厂里打的饭菜还会偷偷带回家。”
“厂里出了这种事,杨厂长肯定很头疼。”
其他人默默点头。
李建设说道:
“这有什么好头疼的。”
“贾东旭他老妈确实厉害,他老婆现在的情况也确实难办。”
“不过要是想让他们家不要闹腾起来。”
“让易忠海处理就行。”
李建设明白,贾家来 ,少不了易忠海在一旁出主意。
毕竟在院子里,易忠海和贾家关系不错。
虽然贾东旭已经不在了。
但他依然会表现得对贾家很热情。
如果贾东旭不在他就冷淡,那岂不是承认自己之前是因为想让贾东旭给自己养老才那样做的嘛。
现在贾家的情况更糟糕。
即便易忠海只是为了保住自己道德楷模的形象,也得替贾家出一份力。
听到李建设提起易忠海时,陈忠问道:
“你跟他们同住一个院子。”
“易忠海好像是你们院的大哥,是不是他帮你操办的婚事?”
李建设摇摇头,答道:
“不是这么回事。”
“我这个人啊……”
“跟院里有些人关系不太好。”
“我一向独来独往,而且不太喜欢被人指手画脚。”
大家立刻心领神会。
大致能推测出之前发生过什么。
要是普通人听见这话,肯定会觉得李建设以前是个难搞的角色。
但相处下来后,
大家发现李建设虽然有自己的主意,却并非固执己见之人,而是那种懂得尊重他人、也值得别人尊敬的性格。
孙莲花笑着说:
“我听说了。”
“易师傅技术过硬,在厂里是八级技工,还被评为道德模范。”
“不过在某些事情上,他有点过于认真。”
“有时候做得太刻意了。”
“按你的性格,在院里不受欢迎,也很正常。”
做采购的都需要经营人脉,处事圆滑,不太认同那些道德模范的做法。
从孙莲花的话中可以明显感受到,
她理解李建设对贾家的判断。
她也觉得李建设说得有道理,世间万物都有其对立面。
厂领导对付贾张氏和秦淮茹这样的孤儿寡母可能无计可施,但易忠海未必不行。
就像许多地方宗族观念很强一样,
用法律手段可能效果不佳。
只要管好族长,让他去约束家族成员,反而容易得多。
易忠海这种在院里有很高威望的人,相当于大家长。
贾家人或许不听厂里的指令,
但他们应该会听易忠海的话,毕竟住在同一个院子,很多事情都得受他管束。
而易忠海在厂里也在维护自己的形象,让他去处理这事,他肯定能办好。
厂长办公室里,
杨厂长作为领导自然明白这个道理。
中午时分,贾家的人来了。
没多久,
厂长办公室里便传来阵阵悲泣声。
贾张氏、秦淮茹,还有棒梗和小当到了杨厂长的办公室,还没开口说话就哭了起来。
面对这种情况,
杨厂长也无可奈何。
一位老人、两个孩子,还有一个孕妇,没有一个是好对付的。
即使如此,杨厂长还得保持微笑,耐心地在一旁劝慰:
“各位,这样的事情谁都难过。”
“我知道这对一个家庭打击多大,我代表厂里向贾东旭同志的不幸表示哀悼。”
“对了,贾东旭是易师傅的徒弟吧。”
“李主任,请易师傅过来一下。”
“这件事,让易师傅也参与进来……”
杨厂长深知这种事该找谁来解决,赶紧让李卫民把易忠海叫来。
车间内,
易忠海此刻已无心工作。
贾东旭出事对他也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今天贾家还要来厂里商讨抚恤金的事宜。
这类事情,作为院里的一大爷,他本应出面帮忙。
但另一方面,
他又是在厂里的工人,还是贾东旭的师傅,这关系确实有些复杂。
易忠海明白,自己出面不太合适。
毕竟他还得继续在厂里待下去。
希望贾家能明智些,
尽快把抚恤的事谈妥。
在轧钢厂外,易忠海得知李卫民找他有事,尤其是提到去厂长办公室的事后,心中便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
---
路上,李卫民开口说道:“易师傅,您应该明白杨厂长叫您过去是为了什么事。”
“贾东旭的事,您也清楚。”
李卫民接着道,“当时出事的原因大家都明白,谁都不希望看到这样的情况发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