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返回将军府,心潮澎湃,久久难以平静。他深知,楚国若要成就千秋霸业,不仅要在军事与科技领域一骑绝尘,更需在文化与人才方面广纳四方贤能,汇聚磅礴之力。念及此,他即刻差人去请范增、萧何、陈平、张良前来,共商大计。
没过多久,四人鱼贯而入。项羽见众人齐聚,抬手示意他们就座,随后神色凝重,将刘墨之事简明扼要地叙述了一遍。言罢,他目光如炬,掷地有声地说出心中所想:“四位,遥想当年百家争鸣,学术昌盛,何等辉煌!如今我楚国蓬勃发展,蒸蒸日上,我欲复兴百家,让各家学说重焕生机。当然,复兴之举,务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且需与时俱进,绝不可墨守成规。不知四位对此有何高见?”
范增率先开口,他轻抚银须,微微颔首,赞道:“羽儿,此计甚妙!百家学说中,蕴含着诸多治国理政、修身养性的智慧。儒家的仁爱礼义,可教化百姓,稳固社会秩序;道家的无为而治,利于民生休养生息;法家的法治思想,能严明法纪,保障国家安稳运行。不过,若要复兴百家,确实得去伪存真,紧跟时代步伐。”
萧何接过话茬,有条不紊地说道:“范老所言极是。只是复兴百家,需有周全规划。可设立专门机构,对各家学说仔细梳理、甄别,筛选出契合楚国发展需求的部分加以推广。同时,鼓励各家相互交流、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如此方能充分发挥百家之长。”
陈平眼珠一转,补充道:“除梳理学说外,还应大力招揽百家贤才。这些贤才既能传播自家学说,又能为楚国出谋划策。不妨通过举办学术交流活动、设立丰厚奖励机制等方式,吸引天下有才之士纷至沓来,汇聚楚国。”
张良一直静静聆听,此时也娓娓道来:“复兴百家,目的在于为楚国所用。在推广过程中,需注重引导,让百家学说助力楚国霸业。对于那些陈旧迂腐、有碍国家发展的观念,必须坚决摒弃。”
项羽听着四人的建议,心中甚是满意,说道:“四位所言,皆切中要害。我意已决,百家学说皆可出世济世,但务必符合华夏进步发展之大势。此外,于咸阳城设立百家会馆,我楚国官员及我本人,将不定期前往会馆,选拔契合楚国发展需求的官员。”
此令一下,恰似一阵劲风,迅速传遍各地隐士学派。一时间,众人议论纷纷,各抒己见。儒家学派视此为弘扬儒家思想、践行仁爱之道的绝佳契机,纷纷积极筹备,欲前往咸阳,期望凭借儒家学说,为楚国百姓谋福祉,为国家治理添砖加瓦,谋得一官半职,施展平生抱负。
道家之人,虽大多崇尚无为,但对此次机遇亦满怀好奇。部分人认为,可借此契机,向世人阐释道家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的理念,探寻乱世之中实现社会和谐的良方。即便不追逐功名利禄,也想参与其中,表达自身观点。
法家学派更是积极响应,他们笃定楚国重视法治,自家学说定能在楚国大放光彩。于是,纷纷精心整理法家经典,准备奔赴咸阳,为楚国律法完善、国家治理建言献策。
当然,亦有一些学派持有不同看法。比如名家,对名实之辩独具见解,他们认为此次复兴百家,需明确定义,以免概念混淆,逻辑混乱。部分名家学者毅然决定前往咸阳,欲与项羽及其他学派展开辩论,以正名实。还有一些学派,虽对复兴百家心存疑虑,但也按捺不住好奇,想一探究竟,便也踏上了前往咸阳的路途。
彼时,孙毅已在咸阳的工部效力许久。他凭借自身对兵器制造的独到见解与精湛技艺,在工部脱颖而出,崭露头角。听闻项羽复兴百家的消息,孙毅心中感慨万千,深知这是楚国迈向新高度的关键契机。他深思熟虑后,决定前往将军府,向项羽进一步表明自己的决心。
孙毅来到将军府,见到项羽后,恭恭敬敬地行了一礼,言辞恳切地说道:“霸王,下官自入工部以来,承蒙您的赏识与重用。下官身为兵家继承者,今听闻复兴百家之令,内心振奋不已。此前虽已在工部为楚国效力,但仍觉应当面向您再次表明,兵家所属,愿为楚国霸业竭尽全力,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项羽看着眼前的孙毅,脸上浮现出欣慰的笑容,说道:“孙毅,你在工部的表现我早有耳闻,甚是出色。楚国如今广纳贤才,正急需你这样的有志之士。切记,我楚国唯有一原则,绝不可帮助异族,危害华夏。”
孙毅听后,眼神坚定如炬,再次行礼道:“多谢霸王信任!兵家上下定当铭记此原则,为楚国的繁荣昌盛,肝脑涂地,在所不惜!” 项羽满意地点点头,楚国,因这一系列举措,正源源不断地吸引着各方贤才,如百川归海,朝着更为辉煌灿烂的未来阔步前行。
喜欢重生之项羽崛起请大家收藏:(www.20xs.org)重生之项羽崛起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