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头有人把挡着门碍事的扒拉开,王旭阳毫无阻力的进到了胡惠知的闺房里。
他第一次见到化妆的胡惠知,不知不觉呆愣在原地,傻愣愣的直直盯着胡惠知看。
胡惠知被他看的都有些不好意思了,尤其是身边那么多看热闹的人。
胡新同从人群里挤进来,伸手拍了拍王旭阳的肩膀:“时间不早了,我让人把东西抬上车,你们早点回去,不然中午赶不上好时辰。”
他们这儿讲究新娘中午十二点之前进家门。
中途如果路过桥还要停下来放鞭炮,万一有人拦车要红包啥的耽误时间,所以得提前走。
王旭阳被大舅哥这么一拍,瞬间回过神来。
“对对对,我来接惠知。”
边上有人把胡新同的鞋子递过来,胡惠知脚不能着地,要么被家里哥哥弟弟背出去,要么鞋子外面再穿哥哥弟弟的鞋子,上车后再脱下来。
胡惠知今天穿的是平底凉鞋,所以外面穿个大一点的布鞋一点也不妨碍走路。
来迎亲的人一趟一趟把陪嫁搬到车上。
箱子被子,衣柜,床,书桌,脸盆架,餐桌,桌椅板凳,东西还真不少。
胡惠知跟王旭阳被人拥簇着出门上车。
之前催着她相亲的爸妈躲在人群后面偷偷抹眼泪。
就连弟弟侄子也哭的委屈巴巴。
好在哥嫂顶得住,帮着招待迎亲的人。
因为路途比较远,所以也就没留迎亲的人在家吃饭。
胡新同,胡新国再加上两个堂兄弟,跟着大队长和支书一起去送亲。
胡惠知被王旭阳扶着坐上了车子的副驾驶,她脚上穿的大哥的布鞋,早就在两只鞋子里面塞了红包。
她刚一脱下鞋子,车下许多小孩就等着抢鞋子里的红包。
好在她眼疾手快,自己先拿了一个揣进自己兜里,另外一只鞋被她塞给弟弟胡新华。
胡新华早就被家里人交代过有这一遭,所以刚接到手里就把红包扣出来了。
他们这儿的规矩,红包代表未来的财富。
新娘要把财留在娘家。
但胡惠知又不是傻子,把财留给娘家,自己苦哈哈一辈子吗?
哪怕知道是迷信,她也不会真的这么做,最少也得带一半走不是。
开车的司机是王旭阳的徒弟李二强。
师傅今天结婚,总不能让新郎官自己开车。
车子后面一半嫁妆,一半坐人。
虽然有些拥挤,不过车子开的不快,车顶上也坐了两个人。
看着自己熟悉的地方离自己越来越远,胡惠知差点忍不住眼泪掉下来。
要不是担心眼线被自己哭晕了,她准掉眼泪。
王旭阳看得出胡惠知舍不得家,安慰道:“过几天回门,以后你什么时候想家了都能回来,坐车骑车都很方便的。”
他是真没觉得有啥问题,也没觉得女人结婚后得少回娘家。
他姐结婚后怀孕又不工作,一天跑八回,他娘嘴上嫌弃,不照样好吃好喝照顾着,他姐就等着他姐夫下班回来接她。
也就是后来工作了才回的少了,一周才回来两三次。
再说自己媳妇想岳父岳母了,大不了农闲的时候接他们到城里住几天,家里也不是没地方住。
胡惠知摇了摇头。
跟男人说不明白。
结婚后哪怕能天天回家也是不一样的。
更别提他们以后住在市里,回来一趟并不容易。
来回路上就得半天时间,谁结婚后能每天花半天时间往娘家跑?
再说了,哪怕婆家不说什么,娘家哥嫂能愿意她经常往家跑吗?
所以说啊,结了婚就不一样了。
一个娘胎出来的兄弟姐妹也有了距离,得不远不近的处着。
中途遇到桥梁停下两次,后面有人下来放鞭炮。
赶在十二点之前车子停到了王家院门口。
老远有人见到接亲的车子过来,赶忙点燃了鞭炮。
王家的一众亲戚朋友从院子里出来。
王家这边比较特别。
他们是靠市里最近的村子,几十年前不少厂找场地扩建,离得最近的村子是最好的选择。
就这样,原先的王家村土地被用于建厂,条件是给王家村的所有成年的男女安排一份工作,改成城市户口。
因为离省城很近,很多新建成的工厂就在附近,所以王家村的许多人并没有搬去厂里的宿舍,而是住在村里。
只不过家家户户条件好了,原先的泥胚房重建成砖瓦房,更加的整齐干净。
门口的道路也被修成石头路,不用担心下雨脚上踩到泥水。
以前的小村庄,逐渐有了城市的样子。
生活在王家村的人多多少少沾亲带故。
所以今天王旭阳娶亲来了不少亲友。
“新娘子来了,快出来,快出来。”
车子还没靠近,胡惠知已经能感受到外面热闹的气氛。
车子外面围满了人,要不是有人在前面挡着人,估计车子都开不到门口。
许巧莲让人搬了个板凳过来,胡惠知被人扶着从车上下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