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光仙控水官 道衍和尚布粮阵
定场诗:金鳞翻浪覆粮舟,玉帐筹谋布九州。截教余仙操水令,人间粒粟化戈矛。千仓万廪凝民望,八斗五车聚国谋。莫道仙官能控水,民心作坝自东流。
第一折 漕粮再劫:金鳞翻波覆舟船
且说运河之役后,天下漕运方得稍宁,谁料山东临清段忽生异象:三月春雨本应润物,河水却泛着金光倒灌农田,千顷麦苗转瞬化作泽国。更奇在运粮船队,行至东昌府时,船头 “护世” 粮旗竟被金鳞怪风卷碎,百艘粮船如落叶般打转,舱中漕粮遇水即化血浆 —— 此乃截教 “癸水蚀粮阵” 显形,阵主正是当年万仙阵中 “金光仙”,此刻化作水官模样,头顶双角嵌修罗族 “血河晶”,手持 “控水令” 踏浪而来。
“朱棣!当年你借截教降将打天下,今日我便教你无粮可运、无仓可储!” 金光仙甩动九节金鞭,河面立现金龙十八首,每首龙嘴都喷吐 “蚀粮毒水”,所过之处粮车腐朽、粮仓生霉。漕运总督陈瑄急遣快马报京,道衍和尚观罗盘,见 “天仓” 星位暗灭,“天贼” 星却大放金光,掐指惊道:“此乃截教‘控水官’重临!金光仙本是观音座下青狮,万仙阵后堕入幽冥,今与修罗族合流,竟将‘水官行雨’术修成‘毒水蚀粮’邪法!”
郑和抚着宝船舵纹,忽见《星槎胜览》中 “西洋粮船遇海妖” 图自行翻转,图上妖物竟与金光仙控水之法相通:“大帅可记得?当年在古里国,番僧曾言‘水妖畏谷,粮气镇波’—— 或许可借人间粮气破此妖法?” 道衍颔首,目光却落在案头 “护世定鼎印” 上,见印纽百姓舂粮图中,米粒竟在毒水侵蚀下微微发光。
第二折 粮阵初现:千仓万廪聚民魂
道衍急召天下粮官齐聚应天,遍查各地粮仓:但见济南仓的 “永乐通宝” 粮封被毒水融化,淮安仓的 “漕运龙旗” 遭金鳞啃食,唯有苏州仓的 “匠人砖” 粮囤安然无恙 —— 每块砖上皆刻着 “护世” 纹与百姓姓名,正是当年紫禁城护世砖的同源之物。“妙哉!当年砌城砖聚万民之力,今日护粮便聚万仓之魂!” 道衍令匠人取粮囤砖磨成粉,拌以糯米浆、灶王香灰,制成 “护世粮符”,遍贴粮车船帮。
金光仙察觉粮气凝聚,冷笑一声,祭起 “四海控水幡”—— 此幡原是截教通天教主所赐,今被修罗血咒浸染,幡面浮现三霄娘娘、赵公明等昔日截教仙神虚影,幡角却缠着阎罗族 “饿鬼道” 锁链。但见他挥幡三下,黄河、运河、淮河三水同时倒灌,形成 “三龙绞粮阵”,欲将天下粮仓尽淹水底。
危急时刻,永乐帝亲捧 “护世定鼎印” 登上城楼,印中百姓扫街图竟化作 “万民舂粮图”,每粒米上都映着百姓面容。道衍趁机开坛做法,以粮车为 “地阵”,粮旗为 “天阵”,粮官手中算盘为 “人阵”,三才相合,竟在应天城外布下 “八卦粮囤阵”—— 阵眼正是李老汉等漕工运来的 “运河护粮舟”,舟中载着百姓自献的 “百家粮”,每粒粮皆经万人之手摩挲,自带人间烟火气。
第三折 金鳞斗粟:粒米成兵破万涛
金光仙见粮阵已成,催动 “控水令” 召来东海老龙残魂,化出百丈水墙压向粮囤:“人间蝼蚁!纵有千仓万粟,能挡我四海之水?” 道衍不慌不忙,命粮官敲响 “仓廪钟”—— 此钟铸于洪武年间,内刻《大司农经》,钟声所及,粮符金光大作,每粒粮食竟悬浮空中,组成 “五谷镇水” 四字,正是当年后稷教民播种时的先天符文。
“大帅!粮阵需借‘人心粮气’!” 郑和忽然指向城外,见百姓们背着粮袋、举着灶王爷像赶来,每人皆在粮囤阵中占定方位,形成 “万民护粮图”。道衍顿悟,取过御膳房的 “万民粮锅”,将百家粮倒入锅中,以柴火(取百姓家中灶底余烬)煮沸,顿时饭香漫城,竟将毒水金鳞逼退三尺。
金光仙怒极,祭起 “青狮吞日幡”—— 此幡显化其原形青毛狮子,口吐 “五湖四海之水”,直扑粮阵中心。道衍却令匠人抬出三大殿遗留的 “护世砖模”,将粮符碎屑填入模中,瞬间铸成 “粮魂砖”,每块砖上皆有百姓捧粮而立的剪影。当第一块砖砸入水墙,水面竟浮现出当年截教弟子因嗔恨堕魔的画面,金光仙心中一震,控水令险些脱手。
第四折 三教归粮:一粒粟中藏大千
恰在此时,西方莲台现佛光 —— 观音菩萨踏莲而至,手中玉净瓶洒出甘露,竟将毒水化作清泉:“金光仙,你本是我座下灵兽,为何执迷不悟?当年万仙阵败,皆因逆天而行;今日助修罗族断人粮道,更是堕入无间。” 金光仙见观音法相,双角血晶突然迸裂,露出角根未褪的佛珠印记,控水令上的截教纹章亦开始剥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