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王命诏书讨卫檄文,自然也传到了秦国这边。
严洛看完,却是敏锐察觉到了这里面的小九九。
因为这檄文里面虽然将卫王称王的罪过提了一嘴,但在列举其五大罪状之时,偏偏隐去了“僭越称王”这一大罪。
很显然,齐国也好,凉国也罢,虽然憎恨卫国攻伐其领土,但对于称王这件事,大家却已经心照不宣。
檄文一出,效果一时之间却并不明显。
除了急不可耐的赵国,其余诸侯,都是纹丝不动。
这也是为什么当初秦国虽然在暗中各种推波助澜,却不愿意当出头鸟的原因。
现在王室的威信,已经日渐衰弱。
赵国之所以会跳出来,除了自身迫切需要开荒拓土,最大的原因还是因为缺乏战略定力。
秦国这边,自然也是按兵不动,严洛更是带着秦琼和禁卫军轻装出行,出关前往临川境内。
此地经过一段时间的扩建、修缮,不但城防逐渐完善,而且外城修建了足够容纳两万户入住的空置房屋,配套的商铺、坊市。
这些房屋自然算不上豪华,顶多能容纳五口之家。
但清一色砖瓦房、石灰墙,家具配套齐全。
随后严洛便消耗1000召唤点,5次召唤次数,召唤出4万青壮庶民。
这些庶民的身份,一部分是来自关内的流民,还有一部分,则是主动投效的戎、狄残部百姓。
加上之前从落鹰关迁徙过来的部分庶民,整个城邑的百姓数量,已经达到了7万余人。
这些人之中,严洛让周仓选拔出2万屯田兵,负责开垦临川城外的田地。
另外再让郭子仪将城防营新兵数量扩充到6000人,负责养马的马夫数量,也扩充到800人。
因为此时狼胡那边的使者也已经回复,同意秦国条件。
除了具体赎金物资还需要商议之外,双方会在临川城向北三十里处设置榷场。
此地会建造一座专门用于贸易的小型城池,由秦国、狼胡共同派人驻守管辖。
狼胡那边,也同意由莫罗安巴斯担任狼胡一方的榷场官员。
此次严洛在这里召唤庶民,扩充军队,为的就是加强临川城的防御力量。
同时严洛将未来榷场所在城池命名为“更始县”,并任命郭子仪为更始县督造官。
届时他也会作为榷场之中秦国一方的官员镇守此地。
4万庶民,以流民形式进入临川城,这让原本冷清的关外孤城,显得热闹了许多。
也就是房屋建设速度没跟上,加上粮食囤积的不够多,否则严洛完全可以再多召唤一些人手。
制定好了临川这边的发展方向,严洛便返回关内,前往正在扩建的山南县视察。
养由基见到严洛,自然是欣喜无比,这家伙自从被外放为山南县督造之后,虽然看起来满身尘土,但却是精神奕奕。
山南县以目前各类工坊为中心点,直接规划好了工坊区域、居住区域、集市、官衙以及外城。
因为山南县地理位置特殊,背靠万仞群山的山谷,向北向西都是人力难以逾越的崇山峻岭。
向东就是柳林城,因此无需先建造内城,直接造的就是外城以及护城河。
随后钱淳也来拜见严洛,并兴冲冲的呈上刚刚烧制出来的一只骨瓷瓶。
这瓷瓶通体白皙如玉,且隐约有些晶莹剔透。
正是按照严洛的建议,在原料之中加入了牛羊骨粉后烧成的骨瓷。
说实话,骨瓷自然比不上严洛前世所见过的薄胎瓷,但放在现在,其精致程度和釉色,绝对是独树一帜。
“很好!钱淳,你之前改良造纸术,如今又烧制出了新式瓷器,寡人便赐你乡士爵位!”
钱淳大喜谢道:
“多谢君上赐爵,微臣必定鞠躬尽瘁!”
虽然这是只有食邑五十户的爵位,但这对于工匠出身的钱淳,已经是意外之喜。
这里要解释下,以现实中秦朝军功爵位制度来说,其实低等爵位更多的是体现在每年粮俸多一点,军中伙食好一点,甚至是衣服冠帽的颜色区别于庶民,连几十户的食邑都没有。
而且低等爵位,仍然需要服徭役、兵役,只有爵位等级高了,才会逐渐减免。
最重要的是,严洛作为一个现代人,已经知道土地兼并、世家的危害性。
所以是不可能将大片土地分封出去的,未来哪怕统一天下,也只会提高爵位名称和虚封俸禄。
至于九品中正制会不会造成上品无寒门的老路子,其实不必担心。
魏晋时期的上品无寒门,本质不是九品中正制造成,而是举孝廉这类选拔人才的机制造成。
眼下严洛推广蒙学,是要先为平民百姓扫盲,同时建设学宫,之后还会推广多科并行的科举制度。
如此一来,自然不必担心庶民、寒门子弟没有上升通道。
山南县如今各处工坊也在扩充,需要大量人手,因此这里除了修建外城墙和护城河之外,也已经建造出了大约能容纳1万户百姓的房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