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况紧急,大周帝彻底失去了耐心,直言道:“何老不妨直说,那至纯至性之人究竟在哪?”
“陛下,依老臣推算,可让国子学的学子们都前去一试。”
他解释道:“自京城去青云观骑马仅需半日路程,若是快些,明日这个时候就能将道尊请下山来。”
现在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众人只能寄希望于何老口中的鬼神之说。
无论结果如何,这一场盛大的皇帝祭天过后,人心最少可以安稳七八日。
思及此处,大周帝立刻道:“那还不快去按何老说的办!”
然而,下一个问题却接踵而来——
这件事交给谁来办?
如果请不来玄山道尊,那由谁来承担皇帝的怒火?
众官员都不敢做这个出头之人。
就在此时,向来保守行事的太子却忽然自告奋勇。
薛应道:“父皇,儿臣愿随行。”
众人对此面露惊讶,大周帝也深感意外。
在他心里,这个大儿子哪里都好,就是做事优柔寡断,遇事容易退缩。
“太子,你有心就好,只不过身为一国储君,还需在朝听政,断不可冒然离朝。”
大周帝知道,这件事万万不能让太子来担责。
比起太子,他倒是有一个更好的人选。
但不知为何,大周帝没有主动提出来。
他觉得发生的事都太巧合了。
百姓产生暴乱,靖王就恰好献计,而这计策又偏偏可行。
莫不是……
大周帝不动声色瞥了靖王一眼。
靖王却始终一言不发,如同没事人般,丝毫并不关心这差事会落在谁身上。
大周帝心中打消了几分疑虑,但还是决定试探一二。
“众爱卿,除了太子,可还有人愿意自告奋勇?”
其余人面面相觑,如此吃力不讨好的事,都从彼此眼底看出不情愿。
刚才太子主动请缨,陛下拒绝了。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
皇帝自己都知道这差事风险太大,是要保太子的节奏啊。
薛长忱神色凝重,在心底“啧”了声。
父皇果真愈发器重太子这个废物了。
而最让他感到有危机感的是,皇帝最近给了太子一同批奏折的权利。
这可不是什么好消息。
就在大周帝因众人的退缩而感到不满时,薛长忱赫然起身。
“父皇,既然如此,那不如让儿臣前去。”
大周帝这次倒是没有拒绝,而是询问道:
“三皇子,你当真想去?”
薛长忱低眉顺目道:“是,儿臣自知能力浅薄,但还是想为父皇分忧。”
瞧着这个昔日无比受宠的儿子如今小心翼翼讨好的模样,大周帝心中忽感酸涩。
“难为三皇子有如此孝心,朕心甚慰。”
大周帝拍了拍薛长忱的肩膀,叹息一声:
“也好,那便由你去。待会儿去给你母后请个安,朕也许久不曾在皇后那吃顿饭了……”
薛长忱目的达成,微微勾起嘴角:“是,父皇。”
大周帝示意薛长忱起身。
人选有了,众官员都松了口气。
靖王也终于有了动作,张口竟是要先行告退。
?
这怎么能行!
大周帝有些慌了。
而在此时,何老却忽然道:“陛下,不如让靖王殿下也一起随行?这样也好同三殿下有个照应。”
此话一出,大周帝像是生怕薛奉雪会推辞似的,立即道:“就按何老所言,靖王你也一起。”
“对了,朕记得你那王妃也在国子学读书,此行也不可缺席。”
“……”
靖王脸色一寸寸沉下去,很不情愿似的。
但到底没说什么,语气很冷的同意了。
大周帝摆摆手:“好了,忱儿留下,其余人都散了吧。”
瞧着靖王充满怒意的背影,皇帝彻底松了口气。
想来靖王出的计策多半是想搅浑水,可没想到误打误撞,反倒成了一招良计。
大周帝这么寻思着,便觉得身心舒畅。
他笑呵呵摆手:“来人,去告诉皇后,朕待会儿就过去。”
而御书房外。
宽阔的宫道上,原本应阴沉着脸的靖王脸上哪还有一丝怒意?
不仅没有,靖王眼中还隐有笑意。
老皇帝不知道。
打从一开始,靖王就是要去的。
这去的方式,也绝不能是主动请缨,必须是被逼无奈。
薛奉雪对这件事表现的越不情愿,就越合皇帝的意。
与此同时。
檀玉也接到了来自系统的任务提醒:
【恭喜,成功触发“主角受全书最高光”剧情,宿主需通过青云观考验,请道尊下山。
在原书中,广宁等郡遭大旱天灾,百姓人人自危,皇帝名声受损。
危急时刻,主角受在国子学众少年中脱颖而出,通过层层考验,成功请得玄山道尊出山。
而后,由皇帝亲自开坛祭天,道尊邀主角受一同在旁协助,使得祭祀当日广宁等郡便降下暴雨。
暴雨连下三天三夜,解救无数人性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