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马桶里的真相
2014年11月20日,桂林遭遇十年一遇的暴雨。
王警官盯着窗外的雨幕,想起天气预报里的橙色预警,忽然觉得这倾盆大雨像某种预兆。凌晨五点,他摸出怀表——那是父亲留给他的遗物,表盘上的罗马数字在微光中泛着冷光,指向5:07。
“行动。”他对着对讲机说。
七名警员分两路包抄“文龙火锅”,液压钳剪开卷闸门的瞬间,雨水灌进店内,在地面汇成小溪。武文龙穿着背心短裤,坐在后厨的折叠床上,手里捧着本《故事会》,仿佛早已等候多时。
“这么早,抓贼啊?”他晃了晃手里的搪瓷缸,里面泡着隔夜的浓茶,茶叶沉在底部,像团发霉的苔藓。
王警官注意到他脚上的拖鞋——左脚拖鞋边缘有干涸的血迹,呈喷溅状,符合近距离捅刺的血溅形态。“武文龙,你因涉嫌绑架杀人,被依法逮捕。”
搜查进行得异常顺利。
在武文龙的枕头下,警员搜出两部手机:一部是常用的红米Note,插着中国移动SIM卡;另一部是老旧的诺基亚5230,机身布满划痕,卡槽里没有SIM卡。技术组当场开机,发现诺基亚的草稿箱里存着两条未发送的短信:
“李老板,你儿子在我这儿。准备60万现金,别报警,否则见不到人。”
“明天九点,穿黑色外套,开白色五菱宏光,后视镜挂红色塑料袋,到乌石街城中村37号。”
王警官对比手机里的短信与此前收到的勒索信息,连标点符号的位置都分毫不差。“为什么用两部手机?”
武文龙坐在警车里,望着窗外的雨,嘴角微微上扬:“红米用来打电话,诺基亚用来发短信,这样你们就查不到短信来源。”他的语气里带着某种炫耀,仿佛在展示精心设计的魔术。
上午十点,暴雨导致叠彩区多处积水。
“文龙火锅”的卫生间传来惊叫,一名警员踉跄着退出来,脸色惨白如纸:“马桶……马桶里有东西!”
王警官冲进卫生间时,看见马桶里浮着几团血肉模糊的组织,其中一块皮肤上有淡褐色胎记——和男孩后颈的枫叶形胎记完全吻合。下水道因暴雨反涌,将沉积多日的残骸顶出水面,此刻它们像恶心的水草,在浑浊的污水中沉浮。
“是人体组织,”法医蹲在马桶前,镊子夹起一缕头发,“阴毛、指骨碎片、部分消化道残留物。死亡时间超过72小时,生前遭受过严重创伤。”
王警官想起三天前的交易闹剧,原来当他们在灵川汽车站追逐幻影时,男孩的残骸早已沉在漓江底和下水道里。他转身看向操作台上的红色塑料袋,此刻它们被雨水打湿,贴在台面上,像几片腐烂的嘴唇。
下午三点,审讯室。
武文龙隔着铁栅栏抽烟,左手夹着烟卷,右手在桌面上敲出规律的节奏——哒、哒、哒,像在给某种无形的旋律打拍子。王警官注意到他右手虎口的老茧比三天前更明显,那是握持刀具时,刀柄与虎口摩擦形成的。
“知道为什么抓你吗?”王警官抛出诺基亚手机。
武文龙吐了口烟,烟雾在铁栅栏间散开:“因为短信,还有……”他瞥了眼监控,“马桶里的东西。”
“说说吧,怎么回事。”
武文龙沉默了五分钟,期间不停地抽烟,直到烟蒂烧到手指才猛地掐灭。“我跟李建军有过节,”他终于开口,声音平静得可怕,“他想提前收回店铺,说只赔装修费,可我花了十万装修,转让费都没着落。”
“所以你绑架他儿子?”
“本来没想杀他,”武文龙的指甲抠进掌心,“16号晚上,我叫小林来店里拿辣椒面,他很乖,说‘谢谢武叔’。可当我关卷闸门时,他突然问‘武叔你不是停业了吗,怎么还亮着灯’……”
他的声音忽然卡顿,像是喉咙里卡了块骨头。“我怕他说出去,就……”他做了个捅刺的动作,“用切肉刀捅了他肚子,没想到他叫得那么大声,我只好捂住他的嘴,一直捂到没声为止。”
王警官盯着武文龙的眼睛,那双眼睛里没有恐惧,没有悔恨,只有某种空洞的平静。“为什么用红色塑料袋当暗号?”
“方便啊,”武文龙咧开嘴,露出泛黄的牙齿,“店里正好有,平时装辣椒面用的。我想着,你们不是怀疑东北人吗?东北菜市场都用这种袋子,带白色条纹的,显眼。”
“你怎么知道我们会怀疑东北租客?”
“麻将馆里听的啊,”武文龙的语气带着嘲讽,“李建军跟牌友说,三楼住了群搞传销的,口音重,让小林离远点。我就想,不如把事情推到他们头上,反正他们不干净。”
王警官想起林悦的话,男孩曾在三楼听见“60万垫底费”的争吵,原来那只是武文龙刻意制造的误导。“三次改交易地点,也是为了误导我们?”
“对啊,”武文龙点点头,“第一次选传销区,第二次选物流园,第三次选灵川——他们不是被关在灵川吗?我想着,你们警察嘛,就喜欢找有前科的人,这不正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