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危机四伏的草地已经第七天了,还看不到草地的边缘,红军队伍依然在艰难地前行,每一步都充满了未知与挑战。肖英和大姐拖着疲惫的身躯,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她们的脸上写满了疲惫,眼神中却依然闪烁着坚定的光芒。长时间的行军,让她们的双脚磨出了水泡,被泥泞和汗水浸泡得发白,疼痛难忍,但她们始终没有停下脚步。回想起进入雪山之前,上级通知轻装前进。大家把不必要的炊事用具都扔掉,只挑着可供全连吃一两天的粮食。另外,每人还带些生姜、辣椒和十几斤干柴。梁子大山高耸入云,部队整整爬了一天。山上空气稀薄,呼吸都变得困难,到处是白花花的积雪,树枝上也挂满了冰花,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寒光。
爬到山顶时,有战士实在走不动了,便坐下来休息。可是这一坐下,就再也起不来了。寒冷和疲惫迅速夺走了他们的生命,就像凋零的花朵,在这冰天雪地中失去了生机。炊事员们见状,立刻冲了上去,他们顾不上自己的疲惫,急忙喂生姜,灌辣椒水,试图把战士拉起来。在那一刻,炊事员又都变成了卫生员,他们的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不让一个战士牺牲在山上!”命运总是非常残酷的。就在抢救战士的时候,两个炊事员却倒下了。他们的身体在雪地里逐渐变冷,不论大家怎么呼喊,怎么喂姜汤,灌辣椒水,都无济于事。他们平日里总是默默地为大家做饭,把温暖和力量传递给每一个人,自己却永远地离开了大家。
进入草地的第二天,炊事班长就向司务长提议:“司务长,战士们走烂泥地,脚都泡坏了,每天宿营的都应烧点热水烫烫脚!” 司务长不是没想到这一点,而是觉得,草地行军炊事员比战士更辛苦,担米、做饭已经够难的了,怎能再加重他们的负担呢?司务长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没同意。可是,一到宿营地,炊事员们就把洗脚水烧好了。战士们看着热气腾腾的洗脚水,心中充满了感激,都异口同声赞扬炊事班。炊事员们只是憨厚地笑着,他们觉得这都是自己应该做的。随着行军的继续,情况越来越严重。
第三天早上,一个炊事员挑着铜锅在前面走,突然身子一歪,倒了下去,再也没有起来。他的脸上还带着未消散的疲惫,手中还紧紧握着铜锅的扁担。第二个炊事员从后面跑过去,脸上挂着眼泪,他默默地捡起铜锅,又挑起走。他的脚步沉重,心中却充满了坚定,他知道,自己不能倒下,还有更多的战友需要他。草地的天气变得快极了:一会是狂风,吹得人睁不开眼,仿佛要把人卷走;一会又是暴雨,冰冷的雨水淋得人直起鸡皮疙瘩。
第四天的正午,雨下大了,部队停下休息,炊事班赶忙找个地方支起锅,烧姜汤、辣子水给战士们解寒。他们在风雨中忙碌着,雨水打湿了他们的衣衫,却浇不灭他们心中的热情。汤烧开了,刚才挑铜锅的炊事员端着碗往战士手里送。他的手被雨水冻得通红,却依然小心翼翼地把姜汤递给战士。就在这时,他突然一头栽倒在地上,停止了呼吸。仅仅半天功夫,眼睁睁地看着牺牲了两个同志,大家怎么能不伤心呢?泪水在眼眶中打转,心中充满了愤怒和无奈。
第五天晚上宿营,连长要给炊事班补充几个战士。这事让炊事员知道了,他们推举班长去见连长。班长来到连长面前,神色坚定地说:“连长,绝不能从连里抽人,影响部队的战斗力,牺牲的同志的担子,我们担得起!” 连长看着班长疲惫却坚定的面容,考虑了一下,觉得他的话有道理。那时候经过几次战斗,一百多人只剩下三十多个,实在不能再往炊事班里调人了。刚到后半夜,老钱偷偷爬起来为同志们烧开水。司务长知道他昨天还发高烧,连忙起身劝阻:“老钱,你还发着烧呢,赶紧去休息,水我来烧。” 老钱却坚决地摆摆手,说:“我没事,同志们走了一天,太辛苦了,喝口热水能舒服些。” 司务长拗不过他,只好起来帮助他。
司务长望着老钱消瘦的面孔,不禁想起许多往事来。他们是邻居,老钱没有一个亲人,是孤单单的穷汉子。后来家乡来了红军,他就毫不犹豫地参加了革命。那时司务长还在家里,老钱常跑来找他:“老谢,你还不参加红军吗?蒋介石骑在我们头上拉屎,三天两头‘围剿’、进攻,你能咽下这口气?” 由于他的宣传影响,司务长才参加了革命。行军路上,老钱最辛苦。几十斤的担子挑在肩上,从不让人换;宿营时,总是要别人休息,把活抢过去自己干。他瘦得皮包骨,大家劝他多注意身体,可是他总是说:“没关系,我又能吃又能睡,累不到。”
他对战士非常关心,就是在连续行军的情况下,也千方百计想法改善生活。打土豪分到了腌鱼、腊肉,自己从来舍不得尝一尝,全都留给战士们。因此,战士们一提到他,总是非常自豪地说:“有我们的钱班长在,就别愁饿肚子。”司务长正想着,班长又在旁边催促:“老谢,你去休息吧,我一个人就行了。” 他的话打断了司务长的思路,借着火光,司务长发现他脸上滚动着黄豆大的汗珠。司务长觉得有点不对头,刚要问他,只听他用低沉的声音说:“老谢,给我点水喝!” 这时水开了,司务长忙把锅盖掀起来,忽听后面扑通一声,回头一看,老钱倒在地上不动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