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宣布投降的消息,就像一道晴天霹雳,在江淮大地上炸响,引起了轩然大波。这个消息对于覃王混成旅来说,更是意义非凡。经过多年的战火洗礼,覃王混成旅已经不再是当初那个规模较小的部队,而是发展成了两个独立师。覃建国担任江州独立师师长兼政委,王首芝则出任淮州独立师师长兼政委。
这两位身经百战的将领,在接到总司令的命令后,毫不犹豫地率领各自的部队,迅速展开行动。他们深知,这是一场具有历史意义的战役,必须全力以赴,确保胜利。
覃建国在接到命令后,立刻召集独 立师的各级军官,在临时指挥部里召开紧急会议。他身材魁梧,站在地图前,犹如一座不可撼动的山岳。他的眼神中透着一股坚毅,让人不禁为之震撼。
“同志们,”覃建国的声音低沉而有力,“这是我们多年抗战迎来的关键时刻。淮州的战略位置极其重要,它是日军在江淮地区的重要据点。我们的任务就是迅速包围日伪军,切断他们的退路,迫使他们投降!”
军官们纷纷点头,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斗志和决心。覃建国接着详细地讲解了作战计划,每个军官都认真倾听,不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经过一番紧张的讨论,作战部署最终确定下来。覃建国下达命令,各部队迅速行动,按照预定计划向淮州进发。
王首芝那边也不例外,他对淮州独立师的战士们进行战前动员:“同志们,我们等这一天等太久了!现在,就是我们让侵略者付出代价的时候,一定要完成任务!” 战士们群情激昂,士气如火山一般喷涌而出,仿佛能冲破云霄。两支独立师犹如两把锋利无比的利刃,以风驰电掣之势直插淮州周边。眨眼之间,淮州便被覃王两个独立师紧紧地包围起来,水泄不通。
这突如其来的包围让日伪军完全猝不及防,他们顿时陷入了一片混乱和恐慌之中。但日军并没有坐以待毙,他们凭借着手中尚存的一些武器装备以及坚固的工事,妄图负隅顽抗,做最后的挣扎。相比之下,伪军的行为更是令人不齿。他们竟然私下里与军统和中统相互勾结,摇身一变,堂而皇之地披上了“忠义救国军”的外衣,还大张旗鼓地换上了国军的旗帜。这一变故使得原本就错综复杂的局势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与此同时,远在缅北前线的铁珍情报部副部长刘英上校,也被中统局十万火急地召回。火速赶往淮州,担任中统淮州站站长一职,负责协调国军前往淮州受降事宜。
面对如此艰难的处境,覃建国和王首芝展现出了超乎常人的冷静和沉着。他们深知,在这种关键时刻,任何一丝慌乱都可能导致全盘皆输。经过深思熟虑,两人决定采取一种极端但却有效的策略——断水断电断炊断吃。
江州独立师将负责切断淮州城东的水电供应以及粮食运输通道,而淮州独立师则承担起城西的封锁任务。这样一来,日伪军将被完全困在淮州城内,陷入绝境。
随着计划的实施,淮州城内的日伪军日子变得愈发艰难。没有了水,士兵们口干舌燥,喉咙冒烟;没有了电,夜晚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更糟糕的是,没有了粮食,他们的肚子饿得咕咕叫,仿佛能听见肠子在互相摩擦的声音。起初,日伪军并不甘心坐以待毙,他们试图突围,想要冲破新四军的包围圈。每次他们的尝试都以失败告终。新四军的猛烈火力让他们根本无法靠近城墙,更别提突围了。
“这日子简直没法过了!”一个伪军士兵抱怨道,“再这样下去,我们都得饿死!”
“是啊,早知道就不跟着日军瞎折腾了,现在可好,被包围了,连口吃的都没有。”另一个伪军附和着,满脸愁容。
日军内部的分歧越来越大,一些军官仍然固执地主张继续抵抗,他们认为投降是一种耻辱,会让日本军人的名誉扫地。但大部分士兵已经被饥饿和恐惧折磨得无法忍受,他们的身体和精神都已经到了极限。
我们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再抵抗下去,我们都会死在这里。”一个日军士兵用颤抖的声音说道,他的话语中透露出深深的绝望和无奈。其他士兵也纷纷附和,他们已经失去了战斗的意志,只想尽快结束这场可怕的战争。
在这种情况下,日军的抵抗意志逐渐瓦解。仅仅过了不到三天,日军就再也坚持不下去了,他们主动提出投降。这个消息迅速传遍了整个战场,中国军队的士兵们都欢呼雀跃起来,他们为自己的胜利感到骄傲和自豪。
覃建国和王首芝接到日军投降的消息后,立刻着手准备受降仪式。他们深知,这是一个重要的时刻,必须要让日军感受到中国军队的威严和胜利的荣耀。
受降仪式在淮州城外的一片空地上举行。阳光明媚,微风拂面,现场气氛庄重而肃穆。覃建国和王首芝身着整齐的军装,威风凛凛地站在受降台上,他们的脸上洋溢着胜利的喜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