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渊乘胜追击,与诸将一起攻打兴国,攻克后进行屠城。随后,曹操下令撤销安东、永阳郡,对区域进行重新整合。 安定太守毋丘兴即将赴任,曹操特意告诫他:“羌、胡若想与中原互通往来,他们自然会派人前来,你千万不要主动派人前往。因为很难找到正直可靠的人,若派去的人心怀不轨,必定会教唆羌、胡提出不合理的请求,以谋取私利。若是不答应,就会失去外族的人心;若是答应,又对国家没有益处。”毋丘兴到任后,却并未听从曹操的劝告,派遣校尉范陵前往羌中。范陵果然教唆羌人,让他们主动请求担任属国都尉。曹操得知后,无奈地说:“我早就料到会这样,这并非我有先见之明,只是经历的事情多了罢了。” 建安十九年三月,天子再次下诏,将魏公曹操的地位提升到诸侯王之上,并改授金玺、赤绂和远游冠,曹操的地位和荣耀达到了新的高度。
同年秋七月,曹操再次出征孙权。参军傅干认为此时不应轻易发动战争,他向曹操谏言:“治理天下的关键在于文治和武功。动用武力时,要先树立威严;施行文治时,要先推行德政。只有威德相辅相成,王道才能完备。过去天下大乱,秩序崩坏,您凭借武力平定了大部分地区。如今尚未归服的,只有吴和蜀。吴有长江天险,蜀有崇山峻岭,难以用武力征服,却可以用德政来感化。我认为可以暂且停止军事行动,让士兵们休养生息,分封土地,论功行赏。这样一来,内外人心都会稳固,有功之人也会受到激励,天下就会知道国家的制度。然后再逐步兴办学校,引导百姓向善,培养他们的道义和气节。您的神武威震四海,如果再用文治来辅助,那么普天之下,就没有不归服的了。如今您率领十万大军,驻扎在长江之滨,倘若敌人凭借坚固的防御深藏不出,那么士兵和战马的才能就无法施展,奇谋妙计也无处可用,您的威严就会受到折损,敌人也不会真心归服。希望您能想想虞舜用干戚之舞使有苗归服的道理,保全威严,修养德行,以正道制胜。”然而,曹操并未听从傅干的建议,坚持出征,但此次出征最终无功而返。傅干字彦材,是北地人,后来在丞相仓曹属的任上去世,他有个儿子叫傅玄。
建安十九年,天下局势依旧动荡不安,各方势力在纷争中此消彼长,而曹操继续在这乱世中纵横捭阖,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
此前,陇西的宋建在枹罕地区拥兵自重,自称河首平汉王。他聚众割据一方,不仅擅自改元,还仿照朝廷设置百官,这种僭越的行为持续了长达三十余年。曹操自然不能容忍这等分裂势力的存在,于是派遣夏侯渊从兴国出发,前去征讨宋建。建安十九年冬十月,夏侯渊不负众望,率军攻破枹罕,展开屠城,斩杀了宋建,成功平定了凉州。曹操则在此时从合肥班师回朝。
同年十一月,发生了一件震动朝野的大事。汉献帝的皇后伏氏,因为早年与父亲、已故的屯骑校尉伏完通信,信中提及皇帝因董承被诛杀而怨恨曹操,言辞颇为激烈。这封信的内容被泄露出去,曹操得知后,雷霆震怒。伏皇后因此被废黜,最终含恨而死,她的兄弟也都被依法处死。(据《曹瞒传》记载,曹操派遣华歆带兵入宫抓捕伏皇后。伏皇后惊恐万分,紧闭宫门,藏在墙壁的夹层中。华歆毫不留情地砸破宫门,扒开墙壁,将伏皇后强行拖出。当时,汉献帝正与御史大夫郗虑坐在一起,伏皇后披头散发、光着脚被拉过,她绝望地拉住汉献帝的手,哭喊道:“难道就不能救救我吗?”汉献帝无奈地说:“我自己都不知道还能活多久啊!”他又转头对郗虑说:“郗公,天下怎么会有这样的事!”最终,伏皇后还是被杀害,伏完以及伏氏宗族因此事牵连而死的多达数百人。)
十二月,曹操抵达孟津。天子为了彰显曹操的特殊地位,特许他设置旄头,在宫殿中陈设钟虡。乙未日,曹操颁布了两道重要命令。他说:“有德行的人未必能积极进取,而积极进取的人也未必德行完备。就像陈平,他的品行并非无可挑剔,苏秦也并非坚守诚信之人,但陈平却帮助汉室奠定了大业,苏秦也曾拯救弱小的燕国于危难。由此可见,人都有自己的短处,怎么能因为这些就弃而不用呢?相关官员要明白这个道理,如此一来,人才就不会被埋没,政务也不会荒废。”曹操还强调:“刑罚,关系着百姓的生死,然而军中负责司法的官员,有的并不称职,却肩负着决定三军将士生死的重任,这让我十分担忧。应当选拔那些精通法律、明白事理的人,来掌管刑罚之事。”于是,曹操下令设置理曹掾属这一官职,负责处理司法事务。
建安二十年春正月,天子立曹操的二女儿为皇后。为了便于管理,曹操还对部分郡县进行了调整,撤销了云中、定襄、五原、朔方郡,在这些地方各设一县来管理百姓,并将其合并为新兴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