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李傕、郭汜二人,如驱赶牲畜般,强行驱赶洛阳周边数百万民众,男女老幼,西赴长安。队伍拖沓冗长,每隔一段百姓,便有一队手持兵刃、煞气腾腾的军士押送。道旁沟壑之中,随处可见倒毙的尸体——饿死、病死、累死,或是稍有迟缓便被军士随意斩杀。军士们更肆无忌惮,纵兵奸淫掳掠,抢夺百姓仅存的口粮。一路之上,撕心裂肺的啼哭与绝望的哀嚎汇聚成一股巨大的声浪,仿佛连天空都在为这人间惨剧而哭泣。这无边的苦难与死亡,使得那“怨煞”之气如同墨汁滴入清水,迅速向西蔓延,所过之处,草木枯萎,生机断绝。
临行前,董卓更是下达了最残酷的命令:“放火!将这洛阳城,给咱家烧个干净!”
一声令下,烈焰升腾。士兵们手持火把,将火焰投向民居、官署、市集……连同象征汉室威严的宗庙、宫殿,也尽数点燃。南宫、北宫火光冲天,映红了整个夜空。昔日辉煌壮丽的长乐宫,在熊熊烈火中化为一片焦土。冲天的火光与先前汇聚的“怨煞”之气交织,形成了一片令人心悸的、暗红色的天空。
更有甚者,董卓竟令吕布亲自带兵,发掘历代先帝、后妃的陵寝!吕布手持方天画戟,那柄寄宿着无边“煞气”与战斗渴望的“魔器”,在接触到皇陵地脉的瞬间,发出了兴奋的嗡鸣。吕布本人已是“显圣大成”,感知敏锐,他能清晰地感受到皇陵下方潜藏的、微弱却精纯的“龙脉之气”以及历代帝后残留的“意念碎片”。这些对于渴望更强力量的他,隐隐有着某种吸引。他毫不犹豫地破开墓穴,军士们蜂拥而入,大肆搜刮陪葬的金银珠宝、古玉奇珍。有些士兵甚至贪婪地撬开棺椁,亵渎帝后遗骸。在这过程中,不少蕴含着微弱“灵气”或特殊“意念”的陪葬品被掠走,而皇陵地脉被强行破坏,泄露出的“龙气”与帝王“怨念”交织,使得洛阳周边的“怨煞”更加浓郁、更加诡异。普通的官民坟冢,更是被军士们掘地三尺,无一幸免。
满载着从陵寝、富户以及国库中搜刮来的无数金珠、丝绸、珍宝,董卓押解着献帝与后妃宫人,在浓厚的“怨煞”和冲天的火光映衬下,在一片哀嚎与哭泣声中,启程向西,朝着那“鹿走入长安”的预言之地而去。其队伍所过之处,留下的只有焚毁的废墟、遍地的尸骸,以及越来越浓重、几乎要滴出水来的“怨煞”之气。
镇守汜水关的董卓部将赵岑,眼见董卓已率大军西去,洛阳化为焦土,心中最后一点愚忠也被那漫天的“怨煞”和董卓的暴行所磨灭。他感受着关外联军那隐隐传来的、夹杂着“正气”与“军煞”的复杂气势,尤其是孙坚军方向那股凌厉的水战“煞气”,做出了决断,悄然打开关门,向孙坚献关投降。
孙坚一马当先,率领江东子弟兵,如同潮水般涌入汜水关,随即兵锋直指洛阳。几乎同时,刘备、关羽、张飞也率领本部兵马杀入了空虚的虎牢关。其余诸侯亦纷纷引军跟进,涌向那座已被焚毁的帝都。
再说孙坚,一路飞驰,遥望洛阳方向,只见烈焰冲霄,黑烟滚滚,遮天蔽日,方圆二三百里之内,死寂一片,听不到半点鸡鸣狗吠,闻不到一丝生灵气息。入城之后,遍地瓦砾焦土,残垣断壁间尚有余烬冒着青烟。孙坚心头沉重,先命士卒扑灭各处残火,又让诸侯各于废墟之上选择空地扎营。
面对这满目疮痍的景象,曹操胸中那股匡扶汉室的“霸者之意”与建功立业的雄心,再也按捺不住。他快步找到盟主袁绍,声音急切:“本初!董贼焚毁宫庙,劫掠天子,裹挟百姓西逃,此乃倒行逆施,天人共愤!洛阳已失,关中残破,董贼新至,立足未稳,正是我等乘胜追击,一举将其歼灭,匡扶社稷,安定天下的最佳时机!此时不追,更待何时?为何按兵不动,坐视贼寇远遁?”
袁绍端坐于临时搭建的帅帐之内,品着一杯早已凉透的茶水,脸上看不出太多表情。他缓缓放下茶杯,道:“孟德稍安勿躁。连日征战,各路兵马皆已疲惫不堪,‘气’力损耗甚巨。董卓虽败退,然其麾下尚有吕布这等‘显圣’凶神,西凉铁骑‘煞气’未消,兼有关中地利。我军疲敝之师,贸然深入追击,恐反中其埋伏,徒增伤亡,于大局无益。”
曹操闻言,心中一股无名火起,环视帐内默然不语或点头附和的诸侯,只觉一股寒意涌上心头。这些人,名为讨贼,实则各怀私心,只顾保存实力,坐视良机流逝!他强压怒火,再次恳切道:“董贼此举,已尽失人心,‘气数’大衰!他强迁百万生民,制造无边‘怨煞’,看似凶戾,实则已埋下祸根。只要我等紧追不舍,以正讨逆,必能引动天下‘正气’相助,此乃天亡董卓之时!一战功成,便可重定乾坤!诸公!大好时机,岂能因一时疲惫而错失?!”
然而,帐内诸侯,或畏惧吕布之勇,或忌惮董卓“煞气”,或各有算计,依旧无人响应。便是那以“仁德之气”感召人心的刘备,此刻也眉头紧锁,似在权衡利弊,未发一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