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曹操率大军逼近小沛。行军途中,一阵狂风突至,吹折了队列中一面象征主帅“指挥意”与军威的牙旗。这异象并非简单的自然现象,在这个世界观下,天地之“气”常与人事变化产生感应,尤其在关键时刻,天地伟力受到重要人物身上强大“意”或事件本身蕴含的“气”场牵引而产生反应。一面旗帜的折断,便是某种征兆。曹操对此亦深信不疑,其敏锐的“警惕意”立刻感知到异样,召集群臣卜问吉凶。荀彧凭风向与旗帜颜色,青红可能代表生机与杀伐,东南风可能与奇袭相关判断——今夜,刘备必来劫寨!曹操点头,其“辨人意”与谋士的“心法”已捕捉到刘备破釜沉舟的“意图”。毛玠也看出端倪,进一步验证了判断。后人叹,即使天兆示警,奸雄曹操的“气运”与“意”势也强大得仿佛能抗衡天道,仍能得胜。
曹操未因此胆怯,反而凭借这一预兆,将那看似凶险的天兆转化为自身掌控局势的“机变意”。他命令大军止步,设下反制之策——仅留一队作为诱饵,布置空寨,制造虚假意象;主力八方埋伏,以潜伏的“杀戮煞气”与“伏击意”等待对手。
夜半,月色微明,正是劫寨之时。刘备、张飞各领一路人马,潜行推进,他们的“气”被夜色掩盖,但各自的“劫营意”却清晰可辨。张飞自信满满,这份“自信意”蒙蔽了他对风险的感知,率轻骑先行,猛地突入曹操空寨!他看到的只有零落的军士,这与他预想中的精锐大营完全不符!电光火石间,四方火光冲天而起,喊杀声震天!张飞心中警兆大作!这是彻头彻尾的埋伏!他的“斗战意”与“急躁意”在此刻混杂,知已中计,立刻拔马冲出!
四周伏兵如同自地下涌出,各领一军:张辽、许褚、于禁、李典、徐晃、乐进、夏侯惇、夏侯渊!这八位曹操麾下各具特色、身负凝练“兵家煞气”与强大“战意”的虎将,自八个方向形成合围!张飞左右冲突,试图以自身的“狂暴意”与“勇猛煞气”撕裂包围!但他手下的兵卒许多原是曹操旧部,长期被曹操的“统治意”影响,此刻见四面曹军旗号招展,那股属于老主帅的“气”场瞬间唤醒了他们的旧有记忆与“求生欲”,许多人的“战斗意”崩溃瓦解,转而投降。张飞身边的力量迅速削弱。他一人浴血奋战,相继遭遇徐晃、乐进这些同境界甚至更高阶的强者围攻!凭借一身强横至极的“勇武之意”与残存的“斗战煞气”,生生杀出一条血路,带着仅剩的数十骑,那股失败者的“屈辱意”伴随他奔逃!想回小沛,来路被断!投徐州、下邳,曹军漫山遍野封锁路径!一瞬间,他感知到自身再无可以依凭的土地,其“根基意”动摇!无奈之下,唯有朝着芒砀山方向逃去。
另一路,刘备引兵近寨门。与张飞一样,在突入前便遭遇喊杀。其后军瞬间被一支伏兵截断!随后夏侯惇,这位刚猛将领,其“勇猛意”与“煞气”都十分可观率军杀到。刘备竭力突围,其“求生意”与“仁德之意”引导其方向,夏侯渊,夏侯家族另一位拥有纯粹武道“意”的将领紧追不舍。随行者只余三十余骑,周身环绕着败亡者的“衰弱之气”。
急奔小沛方向,远远望见城中火光冲天!那是小沛沦陷的景象!孙乾只一人,无法坚守那座未曾真正融入刘备体系的“意”的据点。刘备的小沛之“根基意”瞬间化为乌有!欲奔徐州下邳,漫山遍野的曹军,那些凝聚着曹操“征服意”与“行军煞气”的部队封锁了所有通路!
四顾茫然,无路可去。刘备心底回响起袁绍之前那句承诺——“倘不如意,可来相投”。在绝望的深渊中,那句话如同黑暗中微弱的光亮。他当下决断:前往投奔袁绍!即便他深知袁绍其人难以深交,但这已是他唯一的机会——这是一场生存驱动下,“理性之意”做出的,缺乏情感与信任基础的选择。他朝着青州方向奔驰,迎头却撞见李典拦路!李典,这位具备稳重“意”与精湛兵法的将领,并未放过这落魄的“伪英雄”!刘备别无他法,仅凭一匹战马,冲散李典阵型,朝着北边荒凉地带夺路而逃,与仅剩的随从彻底失散。一个怀揣“仁德匡汉之意”的皇室宗亲,此刻仅余匹马孤身,踏上亡命北逃之路。李典则趁乱俘虏了刘备剩下的随从。
刘备匹马狂奔,一日行三百里,这份极度渴望生存与汇合的“意”驱动着他的身躯与马匹,使其潜力超越极限,终至青州城下。城中守卫问明身份,报于刺史袁谭——袁绍长子,其“意”与“势”尚未完全凝练,但因是袁家血脉,自带一分优越感与招揽贤才的“意”。袁谭素来敬慕刘备,闻皇叔狼狈而来,立刻以礼相迎。将他接入馆驿,问明兵败相投缘由。刘备坦言失败,并提及妻子陷落的悲苦,其言语中透着一丝“求助意”与不得不伏低的“屈辱意”。袁谭保留刘备,随即发书报父——这件大事,他的“意”无法独自决定,需要其父亲那集合了袁家“意”的中心拍板。同时遣本州人马护送刘备,将其送到更靠近邺城的区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