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德见孔明如此“情真意切”,心中虽知是计,却也配合着露出“为难之色”,再三表示荆州乃“战略要地”,不可轻易放弃。孔明只是不住地哭拜哀求,大有“若不应允,便长跪不起”之势。
玄德长叹一声,缓缓说道:“唉!军师快快请起。罢了罢了,既如此,孤看在军师你的面上,便退让一步。只是这荆州九郡,皆是我军将士用‘鲜血与生命’打下来的‘基业之地’,断然不能全数归还。这样吧,孤可将长沙、零陵、桂阳三郡之地,先行割让与东吴,以示诚意,也算给孙权一个交代,如何?”
孔明依旧面带“悲戚之色”,叩首道:“多谢主公体谅!既蒙主公恩准,便请主公即刻修书一封,交予亮兄,令其前往荆州,命云长将军交割此三郡之地。如此,亮兄一家或可保全。”
玄德点头道:“书可写。只是…子瑜啊,”他转向诸葛瑾,语重心长地说道,“你到荆州之后,面见我二弟云长,须得以‘温言善语’相求,切不可恃强硬逼。我这二弟,性如烈火,‘刚直之气’无人能及,便是孤,平日里也要惧他三分。你若言语稍有不慎,触怒于他,恐有不测之祸。务必小心谨慎,仔细应对。”其言语之中,充满了对关羽“桀骜脾性”的无奈。
诸葛瑾千恩万谢,求得玄德亲笔书信,辞别了玄德,又与孔明依依惜别一番,这才如释重负般登上路途,径直赶往荆州。
到了荆州,守关将士验过文书,不敢怠慢,引诸葛瑾入城,来到中堂。关羽早已接到通报,一身绿袍,按剑而坐,其“威严肃杀之气”充斥整个厅堂。宾主见礼已毕,分坐叙话。
诸葛瑾不敢耽搁,取出玄德书信,呈与关羽,说道:“皇叔已在成都亲口应允,先将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归还东吴。此乃皇叔亲笔书信,还望君侯以‘大局为重’,即日点兵交割,也好让瑾早日返回江东,向吾主复命,救我一家老小之性命。”
关羽接过书信,展开观看,丹凤眼中寒光一闪,面色陡然一变,冷哼一声,将书信掷于案上,厉声道:“我与我大哥桃园结义,对天盟誓,誓共匡扶汉室,剿灭国贼!荆州九郡,皆乃大汉疆土,其‘神圣之气’不容侵犯,岂可因你东吴片面之词,便随意割让尺寸与人?大丈夫立于天地之间,当以‘忠义为本’。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即便是我大哥亲笔书信在此,我关某也只认‘汉家天下’之理,荆州一寸一土,也决不相让!”其“忠肝义胆之气”与“不容置疑之威”令人心悸。
诸葛瑾闻言大惊,面如土色,急忙起身哀求道:“君侯息怒!如今东吴已执下瑾全家老小,若此番空手而归,不得荆州,吴侯盛怒之下,瑾之一家,必将被满门抄斩!恳请君侯念在瑾与令弟孔明同胞之情,怜悯则个,高抬贵手,放过我等性命!”其声音中充满了“哀求与绝望”。
关羽丹凤眼一眯,冷笑道:“哼!此不过是孙权小子惯用的‘谲诈伎俩’而已,也想瞒过我关某的眼睛?当年赤壁之战,若非我等戮力同心,他孙权焉有今日?如今反倒恩将仇报,觊觎我荆州之地,真是‘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诸葛瑾急得满头大汗,颤声道:“君侯…君侯何故如此不近人情,竟不给半分薄面?”
关羽“霍”地一声站起身来,伸手从一旁侍立的周仓手中,夺过那柄寒光闪闪的青龙偃月刀,倒提在手,刀尖斜指地面,一股凌厉的“刀煞之气”瞬间弥漫开来,他厉声喝道:“休要再提‘面目’二字!我这柄青龙刀上,可识得什么人情面目?!”
一旁的关平见状,唯恐父亲盛怒之下真个伤了诸葛瑾,那便难以向军师交代,急忙上前劝道:“父亲息怒!还请看在军师面上,莫要为难诸葛伯父。”
关羽冷哼一声,斜睨了诸葛瑾一眼,道:“若不是看在军师面上,今日定教你这老儿有来无回,回不得江东去见孙权小子!”
诸葛瑾见关羽“杀气毕露”,再也不敢多言半句,吓得魂飞魄散,面无人色,急忙拱手告辞,狼狈不堪地奔出府衙,逃也似地上了船,再往西川,欲寻孔明商议对策。
然而,诸葛瑾再到成都之时,孔明却已称奉玄德之命,外出巡视州郡,“体察民情,安抚地脉之气”去了,避而不见。诸葛瑾无奈,只得再次哭哭啼啼地去见玄德,将关羽如何“恃强蛮横,欲拔刀相向”之事,添油加醋地说了一遍。
玄德听罢,亦是故作“无奈与为难”之状,长叹道:“唉!子瑜有所不知,我这二弟云长,性情刚烈,‘忠义之气’充塞胸臆,一旦认定之事,九头牛也拉不回来,便是孤亦难以与之理论。看来此事还需从长计议。子瑜可暂且先回江东复命,待孤彻底平定了东川(实指汉中)、汉中各地之后,将关中‘龙脉之气’尽数收入囊中,届时便可将云长调往他处镇守。那时,荆州之地,自然可以设法交付与东吴。还望子瑜体谅孤的难处。”其言辞之间,充满了“拖延之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