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东阵中,凌统纵马而出,手提一柄“祖传宝刀”,刀光雪亮,直取张辽。张辽见状,却并未亲自出马,而是对着身旁的乐进使了个眼色。乐进会意,拍马舞枪,迎向凌统。
二人棋逢对手,将遇良才,刀来枪往,大战五十余合,依旧未分胜败,场面甚是激烈。
曹操在后方门旗之下,听闻前线战况,亦是亲自策马前来观战。他见凌统与乐进酣斗正急,一时难分高下,便对身旁的侄儿曹休使了个眼色,低声吩咐了几句。曹休心领神会,悄悄策马,闪到张辽的身后,避开众人视线,然后迅速拈弓搭箭,瞄准了正在与乐进激战的凌统坐下战马,暗放一技冷箭!
只听“嗖”的一声弦响,那支淬毒的暗箭,快如闪电,不偏不倚,正中凌统坐下战马的后臀!那战马吃痛,悲鸣一声,猛地直立起来,竟将毫无防备的凌统重重地掀翻在地!
乐进见状大喜,知道机不可失,急忙挺起长枪,便要上前刺杀落马的凌统!
就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乐进的长枪尚未刺到,只听得吴军阵中,亦是弓弦响处,一道更为迅疾的箭矢,带着一股“复仇的怒火”,后发先至,“噗”的一声,正中乐进的面门!乐进惨叫一声,应弦落马,人事不省。
原来,在阵前观战的甘宁,见曹休暗箭伤人,手段卑劣,又见凌统危在旦夕,他不及多想,也顾不得与凌统的旧怨,几乎是本能地拈弓搭箭,一箭射出,不但救了凌统性命,更是将乐进射成重伤!
两军将士见状,皆是一拥而上,各自将受伤的将领抢回本阵,然后纷纷鸣金收兵,一场大战,就此草草结束。
凌统被救回大营,心中对刚才救自己性命的那支神箭,充满了感激与好奇,急忙拜谢孙权救命之恩。孙权却微微一笑,指着一旁的甘宁说道:“公绩啊,今日在阵前放箭救你性命者,并非是孤,而是你眼前的甘兴霸将军啊!”
凌统闻言,猛然一愣,转头看向甘宁,只见甘宁面色平静,眼神之中,却带着一丝“坦荡与关切”。凌统回想起方才的凶险,若非甘宁那一箭,自己早已命丧黄泉,一股强烈的“感激与愧疚之情”涌上心头。他当即对着甘宁,深深一揖,纳头便拜,哽咽道:“兴霸将军!凌统万万没有想到,公竟能不计前嫌,以德报怨,在如此危急时刻,出手相救!此等大恩大德,凌统永世不忘!”
自此之后,凌统与甘宁二人,前嫌尽释,化敌为友,竟结为生死之交,再也不提昔日仇怨,共同为江东大业而奋斗,成为孙权帐下一对“勇冠三军的虎将搭档”。
且说曹操见爱将乐进被吴军神箭射中面门,身受重伤,心中大怒,急忙下令将其送回帐中,好生调治。次日,他便要为乐进报仇,一举攻破濡须坞,将孙权小儿生擒活捉!当即下令,兵分五路,大举进攻濡须口:曹操亲领中路主力;左翼第一路为张辽,第二路为李典;右翼第一路为徐晃,第二路则为新降的猛将庞德。每一路兵马,皆有一万余人,个个“盔明甲亮,兵器锋利”,五路大军,如五条出海的巨龙,张牙舞爪,杀气腾腾地奔赴江边而来!
此时,负责在濡须口江面设伏的东吴大将董袭、徐盛二人,正在楼船之上,调兵遣将。忽见曹军五路大军,从四面八方,漫山遍野地杀来,其“军容之盛,气势之凶”,远非前日可比!吴军将士见了,皆是面有惧色,心中不免有些“胆怯之意”。
徐盛见状,拔出佩剑,厉声喝道:“大丈夫食君之禄,当忠君之事!如今大敌当前,正是我等为国尽忠,建功立业之时!有何可惧哉!众将士听我号令,随我杀敌!”说罢,他竟不顾曹军势大,亲自带领数百名最为精锐的“敢死猛士”,乘坐数只小船,冒着箭雨,强行渡过江去,如一把尖刀,狠狠地杀入了李典的军阵之中!
董袭在楼船之上,见徐盛如此“悍不畏死,身先士卒”,亦是大受鼓舞,急忙下令船上军士,擂响战鼓,大声呐喊,为徐盛助威,其“助战之气”响彻云霄!
就在此时,江面之上,忽然狂风大作,白浪滔天,波涛汹涌,一个接一个的巨浪,狠狠地拍打着东吴的楼船!那些楼船本就高大,吃水又深,在如此狂猛的风浪之中,顿时左摇右晃,几欲倾覆!船上军士,皆是生长于江南水乡,虽善水性,却也未曾见过如此骇人的“江上风暴之威”,一时间皆是“人心惶惶,魂飞魄散”,唯恐船只倾覆,争先恐后地想要跳下旁边的小型脚舰逃命。
董袭见状大怒,手持宝剑,立于船头,厉声大喝道:“我等皆是将门之后,受主公重恩,在此镇守江防,抵御强寇!岂可因区区风浪,便临阵脱逃,贪生怕死!若有敢擅离船只,动摇军心者,立斩不饶!”说罢,他手起剑落,当场便斩杀了十余名试图逃跑的军士!其“执法如山,铁面无情之气”暂时稳住了骚乱。
然而,须臾之间,风浪愈发猛恶,一艘巨大的楼船,终于抵挡不住“狂风巨浪之威”,轰然倾覆!大将董袭,因死守船上,不肯离去,竟随着倾覆的楼船,一同沉入了汹涌的江水之中,壮烈牺牲,其“忠勇殉国之气”,令人扼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