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诸葛孔明四番释放孟获等一干蛮将洞主,又对主动擒献孟获的杨绛父子大加封赏,授予官爵,并重赏其洞中兵士,以彰显大汉“恩威并施之国策”。杨绛等人对孔明之“仁德”与“智谋”早已心悦诚服,叩首拜谢之后,便率领本部兵马,心满意足地回归本洞去了。
而那蛮王孟获等人,连夜奔逃,好不容易才返回其在南中腹地的老巢——银坑洞。此洞地理位置极为险要,其外围有三条大江环绕,分别是泸水、甘南水、西城水。三水交汇之处,形成天然的屏障,故而此地亦被称为“三江之地”。银坑洞的北面,地势较为平坦开阔,约有三百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饶,是南中主要的“生息之地”,亦是“地脉灵气”较为充沛之处。洞的西面,约二百里处,有天然盐井,乃是南中各部重要的“盐引命脉”。西南方向二百里,则直接与泸水、甘南水相连,水路通达。正南方向三百里,乃是一处名为“梁都洞”的所在,此洞被群山环抱,山中盛产银矿石,因此这片山区也被称为“银坑山”,孟获的“蛮王宫殿”便建于此山之中。其宫殿楼台,依山而建,规模宏大,雕梁画栋,与寻常蛮洞的简陋截然不同,乃是孟获作为“南中之王”的巢穴所在。
在孟获的宫殿群核心之处,建有一座规模宏大的祖庙,供奉着孟氏历代先祖以及南中一些古老的“图腾邪神”,名为“家鬼”。南中蛮人信奉“万物有灵”,四时八节,孟获都会命人在此庙中宰杀大量的牛羊马匹,甚至有时会用活人献祭,以血腥的“祭祀之礼”来祈求“家鬼”与“邪神”的庇佑,他们称此为“卜鬼”。据说,这种祭祀能够短暂增强孟获的“蛮王气运”与“图腾之力”。每年,孟获还会下令捕捉一些迷路的蜀中客商,或是其他外乡之人,用于进行更为残忍的“血祭”,以平息某些强大“怨灵”的怒火。
南中之人若不幸患病,大多不信医药,而是去求助于部落中的师巫。这些师巫,有的能沟通“草木精怪”,有的能施展粗浅的“诅咒”与“祝福”之术,他们通过跳大神、念咒语等方式为病人“驱邪治病”,称之为““药鬼””。其地方法原始落后,并无汉家那般严密的“刑律体系”,若有人犯罪,不论轻重,往往都是直接斩首示众,以儆效尤,充满了“野蛮血腥之气”。
在婚俗方面,亦是颇为奇特。部落中的女子长成之后,会成群结队地到溪水之中沐浴嬉戏。此时,部落中的未婚男子便会前来观看,若是男女双方互相看中,便可当场在溪边私下结合,父母长辈皆不加以禁止,反而认为这是年轻人之间增进感情、繁衍后代的“自然之道”,称之为“学艺”,其风俗充满了“原始奔放之意”。
南中之地,气候炎热潮湿,雨水若能均匀调和,便可种植稻谷,获得丰收。倘若遇到干旱或洪涝之年,粮食短缺,他们便会捕杀山林中的巨蛇作为羹汤,猎取大象作为肉食,其饮食习惯亦是粗犷凶猛。在南中各处,势力较大的部落首领被称为“洞主”,稍次一些的则被称为“酋长”。每月的初一、十五这两日,各洞各寨的蛮人,会聚集到三江口附近一处天然形成的集市,名为“三江城”,在此处进行贸易,交换各自所需的货物,如盐巴、布匹、兽皮、药材等等。南中风俗,大抵便是如此,充满了“蛮荒神秘之色彩”与“未开化之野性”。
却说孟获狼狈不堪地逃回银坑洞之后,立刻召集宗族之内以及依附于他的死党心腹,约有千余人,皆是些亡命徒和对他忠心耿耿的“蛮勇之士”。孟获对众人泣诉道:“吾孟获身为南中之主,不想竟屡次三番遭受那诸葛亮匹夫之羞辱,连战连败,威名扫地!此仇此恨,若不能报,吾有何面目再立于这天地之间!今日本王立誓,定要与那蜀兵决一死战,一雪前耻!诸位皆是本王的左膀右臂,不知有何高见,能助本王击破强敌,重振我南中声威?”其言语间,充满了“复仇的怒火”与“不甘的执念”。
他话音未落,人群中一人慨然应道:“大王息怒!属下愿举荐一人,此人若肯出山相助,定能力挽狂澜,大破诸葛亮,为大王一雪前耻!”众人循声望去,说话之人乃是孟获的小舅子,现任八番部落的部长,人称“带来洞主”。
孟获闻言大喜,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急忙追问道:“贤弟快快请讲,究竟是何方高人,有此等通天彻地之能?”
带来洞主不慌不忙地说道:“大王有所不知。从此地往西南方向,约行八百里,有一处极为隐秘险恶的洞穴,名为‘八纳洞’。此洞洞主,人称‘木鹿大王’,乃是南中一带法力最为高强的异人。他深明‘上古巫蛊之道’与‘御兽驱灵之术’,其‘法力之深’,匪夷所思。他每次出巡,皆是骑乘一头身形巨大的白色神象,那象据说有‘远古猛犸之血脉’,力大无穷,奔走如风。木鹿大王更能呼风唤雨,撒豆成兵,其洞中常年豢养着成群的虎豹豺狼、毒蛇恶蝎等凶猛异兽,皆听从其号令。他麾下更有三万名精挑细选、受过‘巫法加持’的‘神兵’,个个勇猛异常,不畏生死。大王只需修书一封,备下厚礼,由小弟亲自前往八纳洞求援。此人若肯出山相助,以其‘通玄法力’与‘猛兽军团’,何惧区区蜀兵哉!生擒诸葛亮,亦不过是探囊取物罢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