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听了杨仪这番话,抚须赞道:“杨长史此言,深谋远虑,正合我意也!吾兴师伐魏,光复中原,非是一朝一夕便能成功之事,正当为此等长治久安之计策,方为稳妥!”遂当即下令,将汉中各路兵马,重新编组,分为两班,并严格限定以一百日为轮换期限,循环往复,轮流出征。若有违反期限,或作战不力者,皆按军法从严处治,绝不姑息!
蜀汉建兴九年(公元231年)春二月,汉中大地,冰雪消融,万物复苏。经过数月时间的精心准备与休整,诸葛孔明再次亲率十万精锐之师,旌旗招展,杀气冲天,第五次挥师北伐,兵锋直指曹魏雍凉边境。此时,正值魏国太和五年。
魏主曹睿在洛阳,听闻诸葛孔明竟然又一次大举兴兵,进犯中原,更是惊骇欲绝,寝食难安。他急忙再次召见太傅司马懿入宫,共同商议退敌之策。
司马懿躬身奏道:“陛下勿忧。如今大司马曹子丹(曹真)将军不幸病逝,臣食君之禄,理当忠君之事。臣愿竭尽一人之绵薄之力,为陛下分忧解难,统领三军,剿灭蜀中寇贼,驱逐诸葛孔明,以报陛下知遇之恩,以安我大魏天下!”他言辞恳切,其“忠勇之气”似乎比之前更盛。
魏主曹睿闻言大喜,当即下令,于宫中大排筵宴,款待司马懿,并预祝其旗开得胜,凯旋而归。次日,前线军情如雪片般飞来,皆言蜀兵攻势凶猛,边关告急。曹睿不敢怠慢,立刻下旨,拜司马懿为雍凉、关中各路军马大都督,总揽西线所有军务,即刻出师,前往御敌。并亲自率领文武百官,将司马懿送出洛阳城外十里长亭,方才依依惜别。
司马懿辞别了魏主曹睿,星夜兼程,径直赶到长安,大会雍凉各路兵马将佐,共同计议如何才能击破来犯的蜀军。
左将军张合首先出班,慨然道:“都督,末将愿亲率一支精兵,前往雍城、郿城二处要隘,严密布防,深沟高垒,以逸待劳,在此处迎击蜀军主力,务必将其阻截于关外,不使其越雷池半步!”
司马懿闻言,却是微微摇头,道:“儁乂将军忠勇可嘉,然则,诸葛孔明用兵,诡诈无比,其实力亦是不容小觑。我军若要与其主力正面抗衡,单凭前军之力,恐怕难以独当其锋。倘若再分兵驻守雍、郿二处,则我军兵力更为分散,前后难以呼应,此非万全之胜算也。依吾之见,不如暂且留下一部分兵力,镇守上邽(今甘肃天水)等后方重镇,以确保粮道畅通,后方稳固。其余主力大军,则可悉数调往前线,集中兵力,直扑祁山,与蜀军主力决一死战!不知儁乂将军可愿再为我军先锋,打此头阵?”
张合闻言大喜,慨然抱拳道:“都督但有所命,末将敢不效死!吾素怀忠义之心,时刻想要为国尽忠,奋勇杀敌,只可惜往日未曾遇到真正赏识自己的知己明主!今日都督肯如此信任于我,委以先锋重任,末将纵然是粉身碎骨,马革裹尸,亦万死不辞!”其“战意”高昂,豪气干云。
于是,司马懿当即下令,任命张合为前部先锋,总督前路大军。又令雍州刺史郭淮,负责镇守陇西各郡,务必确保地方安定,粮草供应。其余众将,亦各自分拨任务,领兵从不同道路,向祁山方向开进。
不久,魏军前哨探马飞马来报:“启禀都督!探得蜀军丞相诸葛孔明,已亲率十万大军,正向祁山方向浩荡而来!其前部先锋,乃是蜀将王平、张嶷二人,看其行军路线,似是径直杀出陈仓古道,越过剑阁天险,绕道散关,想要从斜谷小路,直插我军后方!”
司马懿听闻此报,眉头微蹙,对其身旁的张合道:“儁乂将军,如今诸葛孔明尽起大军,长驱大进,看其势头,其真实意图,必然是想要抢先收割陇西一带即将成熟的小麦,以充作其军中粮草,解决其后顾之忧。你可立刻率领先锋部队,火速赶往祁山各处要隘,结营固守,严密布防,务必将蜀军阻截于此,不可使其越雷池半步!吾则与郭淮将军一同,巡视天水、上邽等郡县,亲自督促各地官民,加紧收割小麦,坚壁清野,不给蜀军留下任何可乘之机!同时,亦可趁机在暗中设下埋伏,以防蜀兵当真前来割麦。”
张合领了将令,不敢怠慢,当即点起四万精锐兵马,星夜兼程,火速赶往祁山各处要隘,安营扎寨,严密布防。司马懿则亲率中军主力,与郭淮一同,巡视陇西各郡而去。
却说蜀汉丞相诸葛孔明,亲率十万大军,一路势如破竹,很快便抵达了祁山脚下。安营扎寨完毕之后,孔明登高远望,见渭水南岸,已有魏军旗帜招展,营垒森严,便对帐下诸将道:“诸位请看,渭水南岸魏军营寨,壁垒森严,刁斗林立,其‘防守之意’甚是坚决。此必是那老贼司马懿,早已料到我军会从此路进兵,故而预先在此设下了埋伏。如今我军营中粮草将尽,吾已屡次派遣使者,催促永安李严,火速将粮草运抵前线,以应军需,却迟迟不见其踪影。吾料定,此刻陇西一带的小麦,已然成熟,我军正好可以密引一支精兵,前往偷割,以解燃眉之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