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学40火与有文化挂钩之后,大家学文化的劲头更足了,《打靶归来》的流行很大程度激发了大家的学习热情,大家抢着记歌词,他们开始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
王弟仁觉得这是一个绝佳的时机,这种学习氛围的提升,对于建大学来说无疑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可以借助这股学习热潮,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是时候要办个大学了,自己虽能把科技和资讯搬过来,但到处都缺人啊,嗯,就叫河山大学。
“我计划建所大学,这所新大学将不仅仅注重学术成绩,更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专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包括、军事政治艺术等方面。”
这个想法得到了李云龙、赵刚、杨秀芹、李琳琳、方郑识几人的高度认可和支持。
李云龙当先表态:
“学校就选在工业区旁边吧,现在多的是房子,也有电,关键有高炮阵地,方便又安全。小鬼子敢来犯,我把他揍出屎来。”
王弟仁看着李云龙,语气郑重地问道:
“学校的安全问题能保障吗?这可全指望你啦!每一个师生都是宝贝。”
李云龙大手一挥说道:
“嘿,如果能给我整一所炮兵指挥学校,那这个事儿我就能全包咯!我跟你讲,之前听王承柱念叨什么抛物线、什么定位之类的东西,听得我脑袋都快炸了!”
王弟仁不禁笑出声来,调侃道:
“哟呵,你这家伙可真是狮子大开口啊!居然想要一个炮兵指挥学校,常校长就是学炮兵指挥出身的,难不成你还想培养出几个像常校长那样的人物不成?”
李云龙把眼一瞪,提高了嗓门回道:
“切!常校长那三脚猫本事我才看不上呢!可别把我带到沟里去了!”
“行,那就整一个炮兵指挥系。”
王弟仁拍板。
方郑识是一位对矿山冶金充满热情的专家,他深知矿产资源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因此他坚定地说:
“我要建个矿山冶金系,矿山冶金不仅是技术的挑战,更是国家实力的象征。只有掌握了先进的矿山冶金技术,才能为国家的工业化提供坚实的基础。”
李琳琳则是一位对车辆工程有着深厚兴趣的科学家,她立志要让中国的车辆工程技术走在世界前列,因此她说:
“我要个车辆工程系,车辆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是科技进步的产物,通过我们的努力,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车辆工程师,为国家的交通事业贡献力量。”
赵刚作为一名政治干部,深知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他说:
“我这里严重缺乏干部,要建个政治系。一个强大的国家不仅需要科技人才,更需要有坚定信念和高尚品德的政治干部来引领方向。通过建立政治系,培养出更多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优秀干部。”
而杨秀芹则是作为边区政府的代表,用自己的行动支持着前线的英雄们,她说:
“我就负责给咱部队做好后勤,我也要个系。军爱民,民拥军,没有良好的后勤保障,前方的战士就无法安心作战。我希望通过建立后勤系,提高后勤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为战士们提供更好的服务。”
“军爱民,民拥军,老李爱秀芹,秀芹爱老李,我看行。”
王弟仁调笑道,杨秀芹闹个大红脸。李云龙一点也不害臊,他对学校的建设充满了信心:
“眼红吧?眼红就自己找个,我给你们准备新房,刚好工业区建的差不多,建筑工人们不太忙了,咱那免烧砖真不错,建房子就是快。我们就摊个大饼,摊到哪里算哪里。”。
赵刚显然更加务实:
“我们要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请专人来负责学校的建设和管理,摊大饼式的管理不行,我们这些外行也别瞎指挥了,新参谋长原来当过抗大副校长,还是让他安排吧。”
于是就散会,把事情汇报给总部,总部很重视,参谋长专门做了计划,让张万和落实具体事宜。
筹备工作就紧锣密鼓地展开了。为了确保师资力量和教学质量,总部决定派遣经验丰富的教师来校任教,教学材料自然由王弟仁提供。王弟仁同时提供了上百个预装了《我的中国心》的MP3。
“河山只在我梦里,祖国已多年未亲近~~”
歌声响起那一刻,海内外华人引起强烈共鸣,一时间应者云集,教授学员纷纷来投。
经过大家的努力,一所名为“河山大学”的新学府正式宣告成立。河山大学的命名寓意深刻,将打造以工为主,工理管文法经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
尤其是在重型机械及矿山冶金方面将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民族情怀和创新精神的军政领军人物。
除了答应好的几个系别,其它材料科学、机械工程等工科类专业也相继设立。
在教学内容上,河山大学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注重培养学生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