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抓住时机,亲自率领主力部队从正面杀出。汉军的强弩发出震天动地的轰鸣,巨大的箭矢如雨点般射向敌军。与此同时,预先埋伏在悬崖上的士兵们将捆绑着石块的藤蔓割断,巨石如流星般砸向峡谷中的鲜卑骑兵。慕容翰见势不妙,想要撤军,却发现退路已被霍弋截断。峡谷中喊杀声震天,鲜卑骑兵死伤无数,鲜血将脚下的土地染成暗红色。慕容翰在亲兵的拼死保护下,杀出重围,但此次伏击让他损失惨重,上万骑兵折损过半,短时间内再也无力发动大规模进攻。
第三折 茶马古道生变数
河湟局势稍缓,姜维却不敢有丝毫懈怠。他深知,曹魏绝不会善罢甘休,鲜卑部落也必定会卷土重来。为了增强河湟地区的防御力量,他将目光投向西南——打通茶马古道,与西南诸族建立联系,获取更多的战马与粮草,成为了眼下的重中之重。
然而,茶马古道并非坦途。这条蜿蜒于崇山峻岭之间的商道,沿途山高林密,不仅有猛虎黑熊等猛兽出没,更有各路山贼土匪盘踞。其中,最令姜维头疼的是“黑风寨”的寨主刘猛。此人原是曹魏的逃兵,在茶马古道上占山为王已有数年,手下聚集了千余喽啰。他们拦截过往商队,抢劫财物,甚至杀人越货,无恶不作,过往行人闻之色变。
“将军,我们多次派人劝说刘猛,可他不仅不听,还杀了我们派去的使者。”张虎气愤地汇报,手中还拿着使者染血的信物,“这刘猛实在是冥顽不灵,不如我们直接发兵,踏平黑风寨!”姜维摇了摇头,目光深邃:“黑风寨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强攻只会徒增伤亡,还会让周边百姓遭殃。我们得另想办法。”
经过周密侦查,姜维发现黑风寨的水源来自后山的一条溪流。他决定从水源入手,切断刘猛的补给。同时,他派人混入黑风寨,散布消息称汉军即将大举进攻。寨中的喽啰们听闻此事,人心惶惶,不少人开始偷偷收拾行李,准备逃离。
刘猛果然坐不住了,他亲自率领五百精锐下山,想要与汉军决一死战。姜维早已在半路设下埋伏,等刘猛的人马进入包围圈,汉军立即发动攻击。刘猛虽勇猛,但他的手下大多是乌合之众,面对训练有素的汉军,很快便溃不成军。刘猛见大势已去,想要逃回山寨,却发现山寨已被霍弋率领的汉军占领。
走投无路的刘猛只得投降。姜维没有杀他,而是将他带到军营中,让他亲眼看到汉军是如何训练士兵、如何善待百姓。“刘猛,你本是热血儿郎,却落草为寇。如今蜀汉正值用人之际,只要你肯戴罪立功,协助汉军守护茶马古道,既往不咎。”姜维的话语诚恳而有力。刘猛深受感动,当场跪地磕头:“多谢将军不杀之恩!从今往后,刘猛这条命就是将军的!”
第四折 河套草原斗智计
解决了茶马古道的问题,姜维将目光转向河套草原。他深知,要彻底解除鲜卑的威胁,就必须深入草原,瓦解他们的根基。于是,他挑选了三千精锐骑兵,亲自带队,携带风干肉、皮囊水,踏上了这片广袤而危险的草原。
在草原上,汉军面临着诸多困难。烈日炙烤下,水源稀缺,士兵们只能轮流饮用皮囊中的水;食物匮乏时,他们只能猎杀野兔、黄羊充饥。更危险的是,还要时刻提防鲜卑骑兵的偷袭。但姜维早有准备,他提前与草原上的牧民建立联系,用粮食和布匹换取情报和食物。
通过牧民的情报,姜维得知鲜卑各部落之间矛盾重重。尤其是慕容翰与另一个部落首领拓跋烈,为了争夺水草丰美的草场,积怨已久,甚至多次发生小规模冲突。他决定利用这一矛盾,分化瓦解鲜卑部落。
姜维派人伪装成拓跋烈的使者,给慕容翰送去一封伪造的书信。信中言辞激烈,诬陷拓跋烈与汉军勾结,密谋吞并慕容翰的部落,还附上了所谓“拓跋烈与汉军将领密会”的“证据”——几张伪造的画像。慕容翰果然中计,看完书信后,暴跳如雷:“拓跋烈这个老匹夫,竟敢背后捅刀子!给我集结人马,我要让他知道得罪我的下场!”
很快,慕容翰率领万余骑兵,气势汹汹地杀向拓跋烈的营地。双方在一片开阔的草原上展开激战,喊杀声、马嘶声、兵器碰撞声交织在一起。这场厮杀持续了整整一天,双方都死伤惨重,草原上布满尸体,鲜血染红了草地。
就在两部落打得两败俱伤时,姜维率军突然出击。汉军的强弩发出“嗡嗡”的轰鸣声,箭矢如飞蝗般射向疲惫的鲜卑军队。骑兵们手持长枪,如黑色的洪流般冲入敌阵。鲜卑军队早已精疲力竭,面对汉军的冲击,根本无力抵挡。慕容翰和拓跋烈见势不妙,只得派人求和。
姜维没有赶尽杀绝,而是在草原上召开了一场部落大会。他当着各部落首领的面,提出了一个条件:鲜卑各部落必须停止互相争斗,与汉军和平共处,不得再侵扰蜀汉边境。为了表示诚意,他还将缴获的部分粮草和兵器归还给鲜卑部落。鲜卑各部落首领权衡利弊后,最终答应了姜维的条件,并立下血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