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始四年正月
关陇大地银装素裹,却非祥瑞之兆。暴雪连降三日,寒风如刀,积雪深可没膝。陇西一带的村落本就在姜维北伐的战火中残破不堪,如今更是雪上加霜。茅草屋顶在积雪的重压下轰然坍塌,冻僵的牛羊横卧雪中,无人收殓。衣衫褴褛的灾民蜷缩在残垣断壁间,瑟瑟发抖,孩童的啼哭声淹没在呼啸的风雪中。
长安行台内,炭火熊熊,却驱不散殿内凝重的寒意。曹璟端坐主位,面色阴沉如铁。他手中握着一份紧急奏报,指节因用力而微微发白。殿外风雪拍打窗棂,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无数冤魂在呜咽。
中书令夏侯玄上前一步,拱手道:"尚书令,灾情紧急,百姓饥寒交迫,若不及时赈济,恐生民变!"他声音洪亮,字字铿锵,"臣请即刻开放官仓,发放粮食、衣物,以解燃眉之急!"
话音刚落,钟会便冷笑一声,出列反驳:"泰初公此言差矣!"他狭长的眼眸微微眯起,语气带着讥诮,"据探子来报,西鲜卑同样遭受雪灾,牲畜冻死无数,粮食短缺。这些蛮夷向来凶悍,如今处境艰难,极可能南下劫掠!若我们仓促放粮,万一敌军来袭,军粮不足,如何应对?"
贾充也立刻附和,捻着胡须慢条斯理道:"钟尚书所言极是。关陇乃军事重地,若因赈灾而削弱军备,蜀汉再趁机北上,后果不堪设想啊。"他说着,意味深长地看了曹璟一眼。
曹璟眉头紧锁,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案几,发出沉闷的"笃笃"声。他目光扫过殿内众臣,看到的是或忧虑、或算计、或冷漠的面孔。窗外风雪声愈发凄厉,他仿佛看到了无数灾民在寒风中挣扎的身影。
"百姓为重!"他突然开口,声音低沉却坚定,"先开仓放粮,发放御寒衣物,稳定民心。"顿了顿,又补充道:"至于军备……再想办法筹措。"
钟会脸色一变,正要再谏,却被曹璟抬手制止。尚书丞杜恕见状,连忙上前缓和气氛:"大灾之后必有大疫,臣建议让各郡县医馆多备药材,预防瘟疫流行。"
曹璟点点头,疲惫地揉了揉眉心:"准奏,此事由杜卿督办。"他起身走向窗前,望着外面白茫茫的天地,心中沉甸甸的。他知道,这个决定可能会带来诸多后患,但此刻,他更无法对百姓的苦难视而不见。
殿内重归寂静,只有炭火偶尔爆出"噼啪"的声响。众臣各怀心思,默默退下。风雪依旧肆虐,仿佛在预示着这个寒冬的漫长与残酷。
与此同时,凛冽的北风裹挟着鹅毛大雪,在陇西狄道县肆虐。天地间一片苍茫,积雪已没过脚踝,每走一步都格外艰难。
满奋裹紧了单薄的官袍,呼出的白气在寒风中瞬间消散。他的脸颊被冻得通红,眉毛和睫毛上都结了一层细霜,双手更是布满冻疮,可他却浑然不觉,仍深一脚浅一脚地在雪地里跋涉,指挥着衙役和百姓清理倒塌的房屋。
"这边!快把横梁抬起来,小心别伤着人!"他的声音已经沙哑,却仍清晰有力。
几名衙役合力抬起一根断裂的房梁,底下露出被压坏的家具和锅碗瓢盆。一位老妇人见状,顿时哭出声来:"这……这可是家里最后一点家当了……"
满奋快步上前,蹲下身轻声安慰:"老人家别急,县里已经开仓放粮,绝不会让大家饿着冻着。"他说着,脱下自己的外袍披在老妇人身上,"您先去临时安置点休息,这里交给我们。"
老妇人颤抖着握住他的手,眼泪混着雪花落下:"大人,您自己都冻成这样了,这怎么使得……"
满奋摇摇头,露出一个温和的笑容:"无妨,我年轻,扛得住。"
不远处,一名老农踉跄着走来,颤巍巍地拉住满奋的袖子:"大人,您歇歇吧,这天气……再这么下去,您的身子要垮的!"
满奋扶住老人,语气坚定:"老人家,天灾无情,但人不能坐以待毙。我们早一刻重建,百姓就能少受一刻的苦!"
他转头望向忙碌的人群,心中沉甸甸的。这场大雪压垮了数十间民房,数百人无家可归。作为一县之令,他岂能躲在温暖的衙门里?
"大人!西街又有一处房屋塌了!"一名衙役急匆匆跑来报告。
满奋神色一凛,立刻迈步向前:"走,去看看!"
风雪中,他的背影挺拔如松。围观的百姓望着这位年轻的县令,眼中满是感激和敬重。有人低声叹道:"多少年没见过这样的好官了……"
满奋却顾不上这些。他只知道,在这天寒地冻的时节,每快一步,就能多救一家人。至于自己的身体……他搓了搓冻僵的手,继续投入到救灾中去。
而在另一边,凛冽的北风卷着雪花呼啸而过,陈仓县的城墙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霜。邓艾站在城头,裹紧了身上的大氅,目光如炬地望向西南方向——那里是蜀汉的疆土,也是姜维可能进犯的方向。
"大人,县衙的粮仓已经打开,正在给灾民发放粟米。"一名小校匆匆赶来禀报,口中呼出的白气在寒风中迅速消散。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