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高小凤知趣离去后,祁铜炜急切向老师说道:“高老师,您已将新师娘接回家,可见当年布局果然奏效。”
高育良吐出一口烟雾,嘴角扬起笑意:"铜炜,多亏有你啊。
若非你当年助我悬崖勒马,如今怕已身陷囹圄。
我已与沙书记商议过,在这件事上,他唯一的条件便是让我带上小高和孩子同居。
他说这是组织要求。
铜炜,接下来咱们得全力以赴了。
李达康正紧盯着我们呢,光明峰的项目必须全力以赴。”
祁铜炜闻言,自信一笑:"那是当然。
高老师,您是否听闻?李达康的秘书被抓,还是侯亮萍亲自出手。
据说李达康对此震怒不已。”
高育良皱眉沉思,这两 ** 忙于私事,对李达康的情况并不清楚。
心中存疑:"李达康的秘书,我记得是位老实人,怎会被侯亮萍带走?莫非也被赵瑞龙收买了?"
祁铜炜放下茶杯,眼神意味深长:"育良书记,若是普通收买,我何必提及?事情远比我们想象复杂。”
他向前靠了靠,压低嗓音,"您还记得丁义珍出逃那事吗?我们始终怀疑有内鬼,却无从追查。
后来赵瑞龙坦白,正是李达康的秘书将消息透给了丁义珍。”
高育良震惊,脊背挺直:"竟有此事?"
“怎么会是他?完全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
“应该是我们当时在会议室里的谈话,被他无意间听去了吧。”
祁铜炜接着说道:
“还有更让人惊讶的事儿呢。”
“你知道赵瑞龙为何能轻松指挥李达康的秘书吗?”
“只因他掌握了这位秘书学历造假的证据。”
“仅凭这一条,便足以将对方牢牢掌控。”
高育良忍俊不禁,语气略带讽刺地说:
“李达康啊李达康,这次怕是要栽个大跟头了。”
“我想他一旦得知此事,肯定立刻会跑到沙书记那里认错道歉。”
高育良靠向椅背,神情闲适,嘴角含笑,点评李达康:
“李达康的能力毋庸置疑,做事雷厉风行,这一点没人能否定。”
“但他的性格太过直率倔强,行事作风也霸道蛮横。”
“优点明显,缺点同样显而易见。”
“单看他用人的眼光,实在令人难以认同。”
高育良端起茶杯,轻轻吹散热气,小口啜饮。
继续说道:
“看看他的班子成员,本该最有作为的是孙连城吧。”
“结果呢?孙连城也被他逼得辞职不干了。”
“如今他身边聚集的都是些什么人?一群无能之辈。”
“并非我刻意贬低他,照此发展,这些人迟早会出问题。”
高育良稍作停顿,眼中浮现一丝追忆:
“当年丁义珍可是他的得力助手。”
“出了事,他却逃得远远的,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
“这回倒好,连自己最信任的秘书都出了状况,才是真正的自食其果。”
高育良微微摇头,目光透出复杂情绪:
“‘一一六’案件牵扯了多少人?
“我觉得在沙书记心中,李达康的形象势必大受影响,得分骤降。”
汉东省,高育良家中。
祁铜炜端坐椅上,身体略向前倾,恭敬地看着高育良,语气诚挚地回应:
“老师,您此言一针见血。
达康书记在用人识人方面确有不足。
他处事锋芒毕露,忙于政绩与城市发展时,难免忽视了身边人。”
停顿片刻,祁铜炜端起茶杯浅啜一口,继续说道:
“然而瑞金书记之所以器重达康书记,看中的正是他的改革热情与实干能力。
在这个关键阶段,像达康书记这样敢于大刀阔斧推动改革的干部实属难得。
不过瑞金书记也有担忧,达康书记作风强势,有时独断专行,这让上级有所顾虑。
否则,何须派吕州的易学习去京州任纪委书记?”
提到易学习,祁铜炜眉头微蹙,若有所思地说:
“沙书记对他格外重视,刚提拔不久又进一步提升。
短短一个月内,他的晋升速度令人瞩目,简直跨越了常人一生难及的高度。
照此趋势发展,未来不可限量。”
高育良在一旁静静听完,缓缓吐出一口烟雾,点头表示认可:
“易学 ** 期势头强劲,沙书记做此决定时我也颇为惊讶。
但细想之下,也能理解。
当前汉东局势,能驾驭李达康的人不多。”
他熄灭烟蒂,靠在椅背上。
双手交叠置于胸前,继续剖析道:
“易学习至少曾与李达康共事过。”
“彼此间应算了解彼此底细。”
“易学习为人刚正,性格倔强,无惧权威。”
“对付李达康这种强势作风者,他无疑是最佳人选。”
“即便他晋升迅速,势头强劲,我们也无需过分忧虑。”
“毕竟他的资历明摆着,短期内难以对我们造成实质威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