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在于面子,尤其是在大院中的地位。有了彩电和冰箱,就能在大院里显得格外有面子。
人生在世,追求的无非就是这份面子罢了。
第295章
彩电和冰箱带来的影响在大院里愈发明显。五千元可不是小数目,没人能保持冷静。
许大茂家一如既往地平静,丝毫不受外界波动的影响。孩子们照常上学,大人也按时上班。下班回家,一家人围坐看电视。
"对了,大茂,我朋友从老家带来一株老山参,看起来不错,我想买下来,你觉得如何?"
边看电视,于海棠想起今天工厂的事情。
"买吧,不贵。"
许大茂毫不犹豫,他认为人参不值钱,老山参也不过如此。最多十几块,而且私人买卖暂未放开,要卖也只能卖给公家,一株才几块钱,绝不会超过五块。
否则,他早就利用空间种植人参了。这种东西并非消耗品,靠它赚钱至少要到九十年代。
"对了,海棠,给孩子们找点事情做吧。听我说..."
许大茂突然想到,邮票几年后会升值。集邮可能赚钱,但他不想亲自参与,只是想让孩子们试试,锻炼一下。
投资由许大茂负责,孩子们只需去买进卖出。十元买,十五元卖。这活儿简单,跑跑腿就行,适合孩子们。
赚来的钱全部归他们当零用钱。自己赚的钱和父母给的钱,感受完全不同。孩子们花自己的劳动所得,一定很开心。
于海棠认真思考后同意了。
"要是行得通,就让他们试试吧。"
于海棠对集邮一无所知,但她相信许大茂的消息灵通。几十块钱而已,不妨让孩子试试。
"你放心,没问题。"
许大茂信心满满,集邮的关键是要炒作。
许大茂一心要把邮票市场炒热,他自信满满地说,如今整个京城除了公家机构,他的现金储备无人能及。
在他手里,邮票的价格随心所欲,想定多少就能定多少。至于最终能赚多少,他心里有数,只要赚个两三倍就够了。他打算赚够了就抽身而退,剩下的亏损风险由其他人承担。
做生意嘛,有赚就有亏,这是常理。邮票交易的风险相对较小,因为它不像粮票那样重要。他已打定主意,等到孩子们放学回家,就把这个计划告诉他们。
“爸,倒腾邮票真的能赚钱吗?”许骁听得来了兴趣,毕竟钱确实是个好东西。小孩子手里的一块钱,就能让他们开心很久。而且抓投机倒把的政策虽然严厉,但不会针对他们这些未成年人。
许靖在一旁也跃跃欲试,觉得父亲说得轻描淡写,却充满吸引力。买进卖出邮票,如此简单的操作就能赚钱,简直是天上掉馅饼的机会。
“本钱我出,你们放心去买,我保证至少有五成的利润!”许大茂计划着,一开始要花些小钱吸引大家参与。比如,派人在市场上以十五块的价格收购十块钱的邮票。这样消息传出后,肯定会引发更多人的关注和加入。
“爸,您说得这么靠谱,那我们就干吧!明天就去买邮票!”许骁和许靖迫不及待,但邮局已经关门,只能等第二天再去。
晚饭时,父子三人讨论起邮票,许大茂劝他们别急,邮票可以慢慢炒,还可以尝试其他项目,比如花鸟鱼虫,任何东西都有可能成为赚钱的机会。
一只虫子,只要学会炒,也能炒出万元身价。
许大茂从不做亏本生意,市场绝不会让他亏钱,亏钱的只会是最后接盘的人。
晚饭后,一家人看完电视正准备休息。
“终于让我逮住了。”
许大茂兴冲冲地走向外屋,隐约听到电话里的声音:
“您好,我是……”
“同志,谢谢你。”
“不用谢,我只是个热心人。”
于海棠、许骁、许靖没等多久,许大茂便满脸喜色地进了里屋。
“就因为一个 ** 就打电话?咱们家的电话难道就是为此而装的?”
于海棠喝口茶,觉得当播音员不容易,观众总该多些理解。
电视台的情况她略知一二,这通电话打过去,主持人奖金肯定保不住了。
“你可能不清楚,我等这个机会等了很久,比起上次,这次显然是进步了。”
“要不是我,节目能有这么大的进步吗?我可是《新闻联播》的忠实观众。”
许大茂自然不会说实话,他只是闲得无聊随便找点事做,嘴上还得说得光明正大。
工厂的事情不用他操心,情况一天比一天好。
新工厂正在招人建设,很快就能完工。
晚上去电影院摆摊卖货,想去了就去,不想去就罢了。
生活需要享受。
十点整,孩子们主动去睡觉,不用许大茂和于海棠提醒。
“咦,你们俩今天怎么不看电视了?”
于海棠打趣两个儿子,以前他们可把电视当宝,生怕错过一秒。
每次都要催好久才肯躺下,今晚居然这么听话,真难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