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的客人是又过了两天才来的。
一路过来,颇费了些周折。
虽然老爷子老家那个市里病毒为零。下面的小山村里就更是没有。可来了深圳,还是各种出示,各种扫码。
关键是李老爷子那位60多岁的表妹,用的老人机,根本没有刷刷刷的功能。
于是,便把她的个人信息绑定在陪她一起来的女儿手机上。
年近四十的的女儿也很少出门,所以路上遇到不少为难之处。
好在,终于踏上了深圳这方热土。
赵师傅去接的她们。整整接了半天才回来。下飞机找人就找了好久,接着又去做检测。回来后小区也很严格。这里就不表了。
建议七日居家。
李先生夫妇和孩子们都没有过去。因为李老太太发话了:为了安全,暂时先不用过去。而且他们也会尽量不过来这边。
老爷子原本是不同意的,老太太大惊小怪,小题大作。
李老太太说:“你要让她们来,我们也同意了。毕竟有孩子孕妇,也不是我自己定的制度?”
最后,李老太太说了一句话:“是不是见你表妹,比孩子们的安全更重要?”
于是,李老爷子便不再坚持让这边的人过去了。
听雪梅说,李先生的表妹姓梅,很少见也很好听的一个姓。老爷子让雪梅叫她梅姨。
来的那个女儿四十左右,不到四十。姓崔。雪梅叫她小崔。
母女俩都是一口地道的家乡话。但勉强也能听懂。虽然穿的衣服质地不太好,可都干净合身。
梅姨果然哮喘得厉害。安静的时候,人坐在离她几米远的地方就能听到细细的拉锯声。如果一开口说话,像拉风箱。
带了一些土特产过来。老爷很高兴。当天晚饭就做了些来吃。
李老太太借口晚饭要吃青菜为名,硬是没有挟一口。
据说当天的饭桌上,李老太太极少和客人搭话。
老爷子和两位客人相见欢,一顿饭下来,花了一个多小时。饭没吃多少,尽顾着聊天了。
梅姨因为哮喘,说的比较少。主要是老爷子和小崔聊天。
小崔很健谈。据说从机场回来的车上,就是和赵师傅一路聊回来的。
赵师傅愿意和第一次见面的人一路聊天?丽芳觉得好奇怪。
一直到小崔她们七天居家结束后,李先生才带着孩子们过去陪客人吃了顿饭,李太没有过去。
垚垚的学校总算开学了,又一转眼,李太到了预产期。
去医院的前一天,李太先是让丽芳搬到二楼,晚上陪着莹莹睡觉。
然后又专门和莹莹进行了一次谈话。
李太说:“妈妈要去医院。你在家要听阿姨话,知道吗?”
莹莹问:“你为什么去医院?感冒了吗?”说完伸手摸 了摸妈妈的额头。
李太说:“妈妈没有生病,要去医院给你生弟弟和妹妹了。”
莹莹说:“我也要去。妈妈在哪我就在哪。”
李太说:“你不用去。医院里面很多细菌。”
莹莹说:“我不怕细菌。”
李太笑道:“细菌会让人生病,然后打针吃药,你怕不怕?”
莹莹说:“那你为什么不怕?”
李太说:“我也怕呀。可我有事要去呀。”
莹莹撅着嘴不再说话,把小身子软软的靠向妈妈。
李太伸手揽着女儿说:“你如果想妈妈了,可以和妈妈打视频呀。让王阿姨帮你打。”
莹莹委屈地说:“她不让我看手机。”
李太笑着说:“小孩子不能看手机。但如果你和妈妈打电话,阿姨会同意的。”
客厅里很安静,母女俩就这么依偎着。李太的手在莹莹头上温柔的抚摸着。
过了一会,莹莹离开妈妈身上,下定决心说:“那好吧。我在家等你。”
李太有些调皮的说:“来,我们拉勾不许变,你乖乖在家等妈妈回来。”
母女俩拉完勾。李太说:“等妈妈回来的时候,会给你带回来一个小娃娃。”
莹莹说:“不要小娃娃,只要妈妈。”
这是母女俩说好的事情。可第二天李太走的时候。她还是哭得一塌糊涂。
惹得李太也眼圈红红的。
陪李太去医院之前,李先生也找管家谈过一次话,让她趁李太做月子的这段时间,尽快把四楼健身房装修好。让装修公司多找些干活的的人来,不要再等李太回来后,影响大人孩子休息。
交待完这些,第二天夫妻俩提着行李箱去了医院。
莹莹的幼儿园还没通知开学,李太又去医院了。
怕莹莹心里难过,丽芳决定今天不打扫卫生了,把衣服洗了随便收拾一下,就专心陪莹莹玩。
丽芳把主卧的床单被套拆下来,又换上干净的。
莹莹像条小尾巴似的寸步不离的跟着丽芳。丽芳每拿起一样东西,她都像鉴别员似的说:“这是我爸爸的,这是我妈妈的,这是我哥哥的。”
丽芳应和道:“我们帮他们收拾好,等他们回来的时候,房间干干净净的,好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