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过黑松林,再往前走便是鹰嘴崖。此处地势险要,一侧是陡峭的山崖,一侧是湍急的河流。陈承业让队伍放慢速度,赵武则派几名骑兵在前探查。行至崖顶时,忽然听到崖下传来异响,赵武立刻喊道:“小心埋伏!”
话音刚落,崖下便射出几支冷箭,幸好骑兵们早有防备,纷纷举起盾牌挡住。陈承业定睛一看,崖下竟藏着十余名鞑靼探子,正举着弓箭瞄准队伍。“不好,他们是想烧了布料!”陈承业心头一紧,立刻让镖师们用湿麻布盖住布料——这是他提前备好的防备措施,怕有人用火攻。
赵武一声令下,骑兵们纷纷下马,借着山石掩护还击。鞑靼探子见偷袭不成,又怕援军赶到,只得匆匆撤退。李二郎想去追击,被陈承业拦住:“穷寇莫追,保住布料要紧。”
检查完布料无损,陈承业松了口气。赵武走上前来,拍了拍他的肩膀:“陈东家,多亏你考虑周全。若不是你让镖师们盖了湿麻布,今日这布料怕是难保。”
陈承业笑了笑:“当年父亲押军粮时,就曾遇过火攻,我不过是学他的法子罢了。”
历经半月奔波,镖队终于在霜降前一日抵达蓟州边关。守关将军亲自出城迎接,看着眼前堆积如山的布料,激动得握住陈承业的手:“陈东家,你可算来了!再晚一日,将士们就要换上薄衣了。”
验布时,将军亲自拿起一匹棉布,用刀划开,见里面全是上等棉料,又摸了摸绸缎的厚度,连连称赞:“‘陈记’的布料,果然名不虚传!厚实、耐磨,正是将士们需要的。”
交接完毕,将军设宴款待陈承业一行。席间,将军说起当年陈远押军粮的往事:“二十年前,陈远先生带着镖队在雪地里走了十日,军粮一粒未少。如今陈东家又带着绸缎穿越险路,陈家的‘信’字,真是刻在骨子里的。”
陈承业举起酒杯,望着窗外飘扬的“陈记”镖旗,心中百感交集:“父亲常说,比镖车更重的是承诺,比银子更贵的是人心。陈家能有今日,靠的就是这两样。”
返程那日,边关将士们自发在道路两旁送行。陈承业骑着枣红马,身后是依旧鲜亮的镖旗。风吹过镖旗,发出猎猎声响,仿佛在诉说着两代人的镖途传奇。他知道,这次的军需差事,不仅守住了陈家的信誉,更让“陈记”的名字,深深印在了边关将士的心里。
回到冀南时,柳如氏和陈念雪早已在门口等候。陈念雪扑进他怀里:“爹,你可回来了!奶奶说你肯定能平安回来的。”陈承业抱着女儿,看向院中晒太阳的父亲陈远,老人虽已年迈,眼神却依旧清亮,见他回来,缓缓点了点头——那是父亲对他的认可,也是对陈家“信”字传承的赞许。
夕阳西下,“陈记”的牌匾在余晖中闪着温暖的光。陈承业知道,这趟镖途只是开始,陈家的商路还会延伸得更远,而“信”与“人心”这两样传家宝,也会像这夕阳一样,代代相传,永不熄灭。
喜欢大明商途:重生之商业帝国请大家收藏:(www.20xs.org)大明商途:重生之商业帝国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