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情局安插在东大保密机构的内鬼,代号“鹰”,称英先生。
此人是在伦敦被英国军情六处策反后,交由中情局经营,迄今已经五年之久。
根据金先生获得的三号档案部分内容,中情局为了帮助英先生谋取更高更关键职务,先后三起重量级案件交给英先生来侦破,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
英先生是中情局安插在东大的最高级别间谍,其战略意义不言而喻。
没错,就是战略意义。
一名优秀的间谍或者一个间谍小组,能够起到影响一场战争胜负的作用。
二战期间,德军集中兵力去向莫斯科发动进攻,苏联已经在做放弃首都的准备了。
就在这个时候,传奇特工佐尔格传来一份重要情况:日本将向太平洋方向发动战争,而非苏联方向。
据此,苏联立即从远东地区抽调10个精锐步兵师驰援莫斯科,挡住了德军的步伐。
由此,二战苏德战场迎来的重要转折点,德军高歌猛进的势头被遏制住,接下来便是苏军大反攻的开始,一路打进了柏林。
如果没有佐尔格这份重要情报,苏联不敢从远东地区抽调兵力,因为要防范近百万人的日本关东军。
二战胜利是必然的,但如果没有佐尔格这份情报,也许二战结束的时间会往后延长,而苏联肯定会遭受更加巨大的损失。
这个英先生已经暴露在了东大情报局面前,代价是战略意义更重要的东大王牌特工金先生承担了风险。
一份围绕着解决英先生且同时解除金先生危险的秘密计划开始执行。
一份绝密等级的庞大的“反航母核潜艇舰队建造计划”从干办出炉,紧接着,很快得到了拨款委员会项目管理局的批复。
该计划的知情范围控制得非常严格,不包括内鬼英先生。
如果直接把他纳入知情范围,那可就太小看中情局了。
这份庞大建造计划分成了上千个项目分配到了各研究单位、生产单位。
英先生在参加一次例行的保密工作安排会议时,敏锐地发现了一丝不同寻常的地方。
他利用自己的身份侧面做了了解,隐约意识到一点,东大可能正在调整军备发展方向。
如果证实,这个消息可就太重要了。
1986年3月份,英先生到羊城出差,他要趁这个机会和他的联络员进行联系。
中情局没有在东大境内给英先生安排上线,他就是最高级情报人员。
为了确保与英先生之间的联络畅通,中情局搭建了三条联络通道,一条人力联络通道,一条无线联络通道,一条是秘密撤出东大的逃跑通道。
紧急情况下,英先生要用无线联络通报传递消息,这意味着增加了暴露的风险。
因此,用得最多的是人力联络通道。
电科11所驻羊城办事处有个到布拉格出差的员工,已经失联12个小时,单位按照程序向单位所在地国安部门报案,英先生率队赶来。
提前得到通报的当地国安部门来了一位副处长接洽,看到英先生下车,他大步迎上去,笑着打招呼,“于处长,好久不见,你我又能并肩作战了。”
英先生笑着和副处长握手,道,“老陈,你我之间还这么客气。不过我得事先说好,这个案你们只能协助。”
陈副处长笑道,“放心放心,规矩我懂。”
一行人往里面走。
陈副处长看见个面生的人在队伍后面,不过他没多嘴,该介绍的人家自然会介绍,不介绍的不要主动去问。
这叫不该问的不问,保密工作基本守则。
进了电科11所驻羊城办事处,这边的领导立即安排接待,英先生摆摆手说,“都免了,直接开始工作,会议室在哪?”
办事处主任连忙把他们带到会议室,立即详细汇报情况。
他说,“于处长、陈处长,情况是这样的。”
“我们这个办事处主要是承担和珠三角地区民营电子企业之间的联络和商务对接,你们也知道,珠三角地区电子产业发达,国家早几年要求军民融合、密切协作、互通有无……”
英先生再次摆手,“直接说情况。”
“好好好。”办事处主任连忙道,正了正脸色,道,“情况是这样的,三天前,我办事处员工马朝阳和盈彩电子科技公司一名员工前往布拉格出差。”
“这次出差是为了落实与布拉格一家电子公司之间的合作协议,这项合作是我们和盈彩电子科技一起谈下来的。”
“按照保密规定,马朝阳应该在当地时间昨天早上8点给国内打电话报备,我们有人二十四小时值班。”
“可是,12个小时过去后,依然没有马朝阳的消息,我们给马朝阳住的酒店去电询问,酒店方面表示他并没有回来。”
“我们分析应该是出问题了,立即按照规定报案。”
英先生问,“马朝阳是涉密人员,他是什么涉密等级?”
办事处主任立即回答,“三类涉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