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水中倒影竟开口说话:“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年轻人何须惆怅?”
陈云生大吃一惊,连退数步。定睛看去,见河畔石上坐着一位白衣老者,正是当日赠镜的老乞丐!
“老伯!您究竟是...”陈云生急忙上前行礼。
老者微笑摆手:“老朽乃云游之人,名号不足挂齿。当日见你心地纯善,故以宝镜相赠。如今你已开重瞳,可见阴阳两界,感觉如何?”
陈云生苦笑道:“不瞒老伯,晚生为此困扰不已。能见人所不见,固然能助人,但也招来猜忌排斥。长此以往,恐难容于乡里。”
老者点头:“此言不虚。重瞳非常人所能有,亦非常人所能容。然天地之大,岂无容身之处?你既得此异能,便是天意,当善用之,而非弃之。”
“可是晚生不知如何自处...”陈云生叹息。
老者正色道:“今日特来相见,正为此事。你可知清溪镇往北三十里有座黑风山?”
陈云生点头:“听闻过,据说那山险峻非常,时有猛兽出没,少有人迹。”
“黑风山中有一古寺,名唤‘明心寺’,寺中有一位慧明禅师,或能解你困惑。”老者道,“然山路艰险,且有精怪作祟,你需谨慎前往。”
陈云生犹豫道:“晚生一介书生,手无缚鸡之力,如何能闯那险山?”
老者从袖中取出一枚符箓:“此符可护你周全,但切记:山路所见,虚虚实实,勿信眼见,需信心见。”说罢将符箓递给陈云生,转身欲走。
“老伯留步!”陈云生急忙叫道,“还未请教老伯高姓大名!”
老者回头一笑:“名号不过是虚妄,你若心中有疑,便唤我‘无名先生’吧。”话音未落,人已消失在月光中。
陈云生握着符箓,怔怔立在河边,心中波澜起伏。回望清溪镇,灯火零星,自己在此已无牵挂。思索良久,他终于下定决心:前往黑风山,寻找明心寺!
次日清晨,陈云生收拾行装,告别邻里。众人听说他要远行,反应各异:有的惋惜,有的窃喜,也有几个曾受他帮助的人前来送行。
小莲塞给他一包干粮:“云生哥,山路难行,这些带着充饥。”眼中含泪,似有不舍。
陈云生感动道:“多谢妹子。林叔身体刚好,你要好生照顾。”
辞别众人,陈云生踏上北行之路。起初是平坦官道,行人络绎不绝。走了半日,渐入山区,道路崎岖,人烟稀少。
至黄昏时分,已到黑风山脚下。但见群山连绵,古木参天,云雾缭绕其间,果然险峻非常。山脚下有个小村落,陈云生寻了户人家借宿。
户主是个老猎户,听说陈云生要上山,连连摇头:“公子切勿冒险!这黑风山邪门得很,白日里尚有猛兽毒虫,入夜后更有精怪作祟。上月有几个樵夫上山未归,至今杳无音信。”
陈云生道:“晚生有要事需上山寻明心寺,老伯可知寺在何处?”
老猎户愕然:“明心寺?老朽在此居住六十载,从未听说山中有寺。公子莫不是被人骗了?”
陈云生心中疑惑,但仍坚持道:“或许寺庙隐秘,不为人知。晚生明日还是要上山一探。”
老猎户见劝不动,只好道:“既如此,公子明日务必在天黑前下山。若见雾起,立即回头;若闻异香,掩住口鼻;若听呼唤,切勿应答。”
谢过老猎户,陈云生一夜浅眠。次日天蒙蒙亮,他便起身入山。
初入山林,尚有小径可循。越往深处,越是荒芜。古木遮天蔽日,藤蔓缠绕,怪石嶙峋。陈云生拄着树枝做的拐杖,艰难前行。
山中寂静得可怕,唯闻自己脚步声和喘息声。偶尔有鸟兽声响,都显得格外突兀。陈云生集中精神,以重瞳观四周,见林木间时有异气流动,但都不敢近他身畔,想必是无名先生的符箓起了作用。
行至正午,他已精疲力竭,坐在一块青石上歇息。取出干粮啃食,忽听远处传来若有若无的钟声。
“钟声?莫非是明心寺?”陈云生精神一振,循声而去。
钟声时远时近,引着他深入密林。走着走着,前方豁然开朗,现出一片空地,空地中央果然有一座古寺,匾额上正是“明心寺”三个大字。
陈云生大喜,快步上前。寺门虚掩,他推门而入,见院中整洁,香炉中香烟袅袅,似是有人居住。
“请问有人在吗?”陈云生扬声问道。
殿内走出一位老僧,须眉皆白,面容慈祥:“施主远来辛苦,老衲慧明,恭候多时了。”
陈云生一惊:“禅师知我要来?”
慧明禅师微笑:“无名先生已传信于老衲。施主请进。”
入殿奉茶后,陈云生将经历娓娓道来,最后道:“晚生得此重瞳,能见阴阳,却因此不容于乡里,心中困惑,特来请教禅师。”
慧明禅师静默片刻,缓缓道:“施主可知重瞳之由来?”
陈云生摇头。
“上古之时,人神杂居,皆有重瞳,能通天地。”禅师道,“后人心渐浊,天眼渐闭,唯圣贤者能保此异相。汝得重瞳,非遭天谴,实蒙天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