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卦师》
第一章 异士
清平镇有个年轻人叫陈明远,二十出头,读过几年私塾,后来家道中落,便在街角开了间小小的书画铺子,代人写书信、卖些文房四宝度日。这日黄昏,他正要打烊,忽见一位青衫老者站在店外,仰头看着招牌出神。
那老者约莫六十来岁,面容清癯,双目深邃如古井,腰间系着个巴掌大的罗盘,手中握着面杏黄旗,上书“卦通天地”四个篆字。
“老先生要买笔墨么?”明远客气地问道。
老者微微一笑,声音低沉:“年轻人,你这铺子风水不错,可惜...”
“可惜什么?”明远好奇。
“可惜三日之内,必遭水火之灾。”老者语气平淡,却让明远心头一凛。
明远虽不信这些怪力乱神之说,但还是礼貌地回道:“多谢老先生提醒,我会小心火烛。”
老者也不多言,转身欲走,却又停住脚步,从袖中取出一枚铜钱递给明远:“若遇危难,握紧此钱,默念‘青阳’二字,或可救你一命。”
明远接过铜钱,但见这钱与寻常制钱不同,上面刻着些看不懂的符文,中间有个小孔,用红线系着。他正要道谢,却发现那老者已飘然远去,转眼消失在暮色中。
明远摇摇头,只当是遇见了江湖术士,随手将铜钱放在柜台上,便关门歇业了。
谁知第三日深夜,明远正在后院熟睡,忽被一阵浓烟呛醒。他慌忙起身,只见前店火光冲天,不知怎的竟起了大火。他急忙提水救火,可火势太大,眼看就要蔓延到后院卧房。
慌乱中,明远想起老者的话,急忙回屋寻找那枚铜钱。好在铜钱还在枕边,他紧紧握住,心中默念“青阳”。说来也怪,刚一念完,就听外面雷声大作,顷刻间暴雨倾盆,那熊熊大火竟被这场及时雨浇灭了大半。
明远惊魂未定,看着手中铜钱,心中骇然。待天亮后,他仔细查看火场,发现起火处竟是他平日煮茶的炭炉,可那炭炉分明早已熄灭多时,怎会无故起火?
正当他百思不解时,隔壁古董店的赵掌柜过来慰问,见他手中的铜钱,惊讶道:“这莫非是青阳先生的信物?明远你何时结识了这位异人?”
明远便将前日之事说了。赵掌柜叹道:“这青阳先生是近年来偶尔在附近出现的卦师,据说能断生死、卜吉凶,灵验无比。但行踪不定,很少有人能找到他。”
明远心中一动,暗下决心要找到这位青阳先生,当面道谢,更要问清楚这场大火的缘由。
第二章 寻师
接下来的半个月,明远一边整修铺子,一边打听青阳先生的下落。可问遍了镇上的人,都只说偶尔在集市上见过,不知他住在何处。
这日,明远忽然想起赵掌柜说过,青阳先生常在城隍庙附近摆摊。他便收拾了些干粮,一早往城隍庙去了。
城隍庙在镇西三里外的小山脚下,香火鼎盛,庙前常有各色摊贩。明远到达时已是晌午,他在人群中仔细寻找,却不见青阳先生的踪影。
眼看日头偏西,明远疲惫地坐在庙门前的石阶上,心中失望。正欲离去,忽见一个卖香烛的老妪对他招手。
“年轻人,可是在找青阳先生?”老妪低声问道。
明远惊喜点头:“婆婆知道他在哪里?”
老妪神秘地指了指庙后的小路:“沿此路往山里走,见到第一棵倒下的柏树时往右拐,穿过一片竹林,便能见到一间茅屋。不过...”她顿了顿,“青阳先生不见生客,能否见到他,就看你的造化了。”
明远谢过老妪,依言寻去。果然在暮色中找到了一间倚山而建的茅屋,屋前种着几畦草药,炊烟袅袅。
他整理了一下衣冠,上前叩门。门吱呀一声开了,开门的正是青阳先生。
“晚辈陈明远,特来拜谢先生救命之恩。”明远深施一礼。
青阳先生似乎并不意外,微微点头:“进来吧。”
屋内陈设简朴,只有一桌一榻,墙上挂着一幅太极图,桌上摆着几本古书。青阳先生沏了杯茶递给明远,问道:“那场火,你可查出缘由了?”
明远摇头:“正想请教先生。”
青阳先生掐指一算,眉头微皱:“你可是在半月前,从一游商手中买了一方古砚?”
明远回想片刻,确有其事。那方端砚质地细腻,刻工精美,他十分喜爱,一直摆在书案上使用。
“问题就出在那方砚上。”青阳先生道,“那砚台原是前朝一罪臣之物,内含怨气,日久成精。那日我路过你店,见黑气萦绕,才出言提醒。”
明远骇然:“那现在砚台已毁于大火,应该无碍了吧?”
青阳先生却摇头:“那砚精已借火遁走,只怕还会害人。”
第三章 收徒
当晚,青阳先生留明远在茅屋过夜。深夜,明远被一阵低语声惊醒,悄悄起身,见青阳先生正在院中设坛作法。
月光下,青阳先生手持桃木剑,步罡踏斗,面前香案上摆着七盏油灯,排成北斗七星状。忽然一阵阴风吹来,其中一盏灯的火苗剧烈摇晃,几近熄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