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阳先生咬破中指,在符纸上迅速画了一道血符,往那盏灯上一贴,火苗顿时稳定下来。随后他朝东南方向连拜三拜,这才收法。
明远在门后看得目瞪口呆,直到青阳先生唤他,才回过神来。
“先生刚才是在...”
“那砚精又在害人,我暂时镇住了它。”青阳先生面色凝重,“此物已成气候,若不早日收服,恐生大患。”
明远忽然跪倒在地:“求先生收我为徒,传授卦术,为民除害!”
青阳先生凝视他良久,叹道:“学卦之人,五弊三缺难免。你年纪尚轻,何必走这条路?”
明远坚定道:“晚辈父母早亡,孑然一身,若能以微末之技助人,虽死无憾。”
青阳先生扶起他,从怀中取出三枚古钱:“既然如此,你我便有师徒之缘。且用这三钱卜一卦,若得吉兆,我便收你为徒。”
明远恭敬地接过古钱,依言掷了六次。青阳先生看着卦象,面露惊讶:“竟是水火既济之卦,阴阳和谐,大道可成。好,从今日起,你便是我青阳的弟子。”
次日,明远回镇处理了铺面,收拾行装正式拜师。青阳先生告诫他,卦师一脉,最重德行,不可妄断天机,不可借术敛财,更不可逆天改命,否则必遭天谴。
明远一一记下,从此在茅屋住下,跟随青阳先生学习卦术。
第四章 初窥门径
青阳先生教学极为严苛,先从《周易》讲起,要求明远将六十四卦的卦辞、爻辞倒背如流。而后教授掌诀、星象、风水、相术等,每日功课排得满满当当。
明远天资聪颖,又肯下苦功,进步神速。三个月后,已能为人简单卜算。
这日,山下王家庄的王老汉前来求卦,说他家的牛走失两天了,遍寻不着。青阳先生让明远试卜一卦。
明远起卦得“艮为山”,变卦为“风山渐”。他思索片刻,道:“艮为山,牛当在山上;变卦为渐,巽为木,艮为石,牛应该被树枝藤蔓缠住,困在山石之间。艮卦方位在东北,可去东北方向寻找。”
王老汉依言去找,果然在东北山坳里找到了被藤蔓缠住的老牛。事后特意提了一篮鸡蛋来谢。
明远初次卜算成功,心中欢喜。青阳先生却告诫道:“卦术小成,切不可自满。须知天机莫测,稍有不慎,解错一卦,可能误人终身。”
又过月余,镇上张员外家小姐得了怪病,终日昏睡不醒,请了多位名医都束手无策。张员外慕名前来求卦。
这次青阳先生亲自起卦,得“泽水困”变“泽风大过”。他掐指一算,问道:“小姐卧房窗外,可有新动土之处?”
张员外想了想,道:“半月前因修花园,在窗外移栽了几株桃树。”
“问题就出在这里。”青阳先生道,“桃木虽可辟邪,但动土犯了太岁,又恰逢小姐本命年,故而昏迷。将桃树移走,在房檐下挂一面铜镜,三日可愈。”
张员外依言而行,果然三日后小姐苏醒如常。
明远请教其中奥妙,青阳先生解释道:“泽水困,困者,难也。兑为泽,为少女,坎为水,为病。变卦大过,巽为木,故与树木有关。再结合时节方位,便可推断。”
明远深感卦学博大精深,越发刻苦钻研。
第五章 砚精再现
转眼半年过去,明远已得青阳先生真传十之六七。这日清晨,青阳先生将明远叫到跟前,面色凝重。
“昨夜观星,见妖星现于东南,那方砚精又要作祟了。”
明远问道:“师父可能算出它如今在何处?”
青阳先生起了一卦,道:“在东南五十里外的李家集。这次我要亲自去收服它,你留守茅屋。”
明远恳求同去:“弟子既已学艺,理当为师父分忧。”
青阳先生沉吟片刻,点头应允。师徒二人收拾法器,即刻启程。
李家集是个繁华小镇,以生产毛笔闻名。二人刚到镇口,便觉一股阴郁之气笼罩全镇。一打听,才知近来镇上接连发生怪事:多家笔坊制作的毛笔一夜之间笔毫尽落;更有几个书生莫名昏厥,醒来后竟不会写字了。
青阳先生叹道:“这砚精专害文人,实在可恶。”
二人循着妖气找到镇东一处废弃的宅院。推门进去,但见庭院荒草丛生,屋舍破败。明远忽觉怀中罗盘剧烈震动,指针直指后院枯井。
师徒二人小心翼翼靠近井口,但见井中黑气缭绕,隐隐有呜咽之声。
青阳先生取出七枚铜钱,在井边布下七星阵,又让明远在四方贴上符咒。一切准备就绪,他朝井中喝道:“孽障,还不现身!”
话音未落,一道黑气从井中冲出,化作一个黑衣老者的模样,面目狰狞:“青阳老道,我与你无冤无仇,为何屡屡相逼!”
青阳先生冷笑:“你借文器之身害人,天理难容!”
砚精大怒,挥袖卷起一阵阴风,飞沙走石。明远急忙念咒护身,仍觉寒气刺骨。
青阳先生不慌不忙,脚踏禹步,手中桃木剑直指砚精:“天地无极,乾坤借法,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