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中北部腹地,绵延数百里的阿拉瓦利岭深处。一架涂装着当地林业公司标志的小型固定翼无人机像一只疲倦的鸟儿,摇摇晃晃穿梭在干燥、充满尘埃的热气流里。
它小小的货仓里,藏着一个微不足道、却足以将世界拖向深渊的包裹——一份用锡箔严密包裹再塞进塑胶密封袋的彩色粉末。
此刻,远在东方,中国内陆那被群山拱卫的腹地深处,女娲家庞大建筑群的最高点——“天机室”内壁巨大的全息影像骤然变化。
“鹰隼7号报告,信使安全抵达A3空域,距离女娲山直线距离800公里,预计降落时间38分钟。”主控台前一名身着墨绿家族服饰、头戴复杂传感设备的操控员声音急促。
站在中央操作台前的女娲家主,人首蛇身的少女形象悬浮在微光里,金色的竖瞳闪烁着冷锐的光。她纤细的手指未动,精神指令已跨越空间送达:
“启动‘天罗’协议。路径B4-B7所有气象卫星,制造云层扰动掩护。诱导附近所有民航雷达信号源间歇性偏移。务必确保它悄无声息进来。”
“天罗启动!区域气象环境生成中,雷达遮蔽场生效。”另一个声音响应。
密室墙壁上千百块液晶屏的数据流瞬间变得狂暴,模拟的云团在电子地图上飞速蔓延,精确地覆盖着那条从印度腹地到中国山区的无形路径。整个世界的信息网络,在这三核合一的超级意志面前,成了随心编织的绸缎。
几乎是同一时刻,位于女娲山建筑群最深处的核心实验室内,气氛压抑得如同铅块。
这里是女娲家千年知识传承与现代科技的交融之地。
巨大的空间内,高纯度合金墙壁反射着冰冷的幽光,无数精密到超越时代想象的设备或静静矗立,或细微嗡鸣。
空气过滤系统发出持续的低吟,维持着实验室的无菌状态,滤去了几乎一切味道,只留下冰冷的金属和高效清洁剂的一丝残留。
人群无声地分立在实验室最核心的“分析禁域”观察走廊外。
透过那扇厚重的多层防爆玻璃窗,可以清晰地看到内部工作台与那些如同银色巨兽般狰狞的大型分析设备。
卡塞尔学院的昂热校长、弗拉梅尔副校长并肩而立,后面是古德里安、曼施坦因等核心教授,还有几位须发皆白的老者——他们是女娲家下属分家的家主们。赢致远、刘恒武、李秋白、赵启铭、朱洪武,每一张苍老的面孔上都沉甸甸地压着岁月的沟壑和此刻难以言喻的凝重。
唯有校长昂热最为平静。他依旧站得笔挺,银发纹丝不乱,手中握着他那根标志性的沉重手杖,狮首柄端的黄铜在顶灯下闪着冷光。但他的手指,指关节因过于用力而微微泛白,正紧紧按在手杖雕花的狮鬃之上。
所有人的目光都死死钉在防爆玻璃内那几名穿着全封闭式重型防护服的操作员身上。这几名操作员如同宇航员,动作缓慢而充满敬畏。
他们正小心翼翼地将无人机送来的那个锡箔包裹,经过十几道去污净化程序后,放置在中央分析平台的一个完全透明的惰性气体密封容器内。
锡箔被缓缓揭开一角,露出里面大约只有一小勺容量的、猩红得刺目的粉末。
“样本载入完成。开始超微结构扫描,能量逸散探测启动,生物活性分析启动…”主控电脑冰冷的合成音在观察廊内响起。
“嗡——”
安装在禁域内壁数个不同角度的、头部如同多棱镜聚焦的巨大仪器几乎同时点亮。赤红、幽蓝、惨白的光束如同无形的长矛,精准地刺向密封容器内那一小撮罪恶的红尘。空气中弥漫起低沉的电磁震荡声,那是微观结构正在被近乎野蛮的力量撕开窥视的征兆。
观察走廊上所有人的呼吸都下意识地放得更轻。时间仿佛在超高速的扫描和死寂的等待中被无限拉长。
第一波数据如同决堤的洪水,瞬间冲上了观察廊对面巨大的主显示屏——
无数扭曲、狂乱、令人极度不适的微观画面猛然炸开!放大了亿万倍的视界里,本应粗糙无害的玉米淀粉和廉价工业色素颗粒之间,像最阴险的寄生虫一样,紧紧附着并相互勾结缠绕的,是一种结构复杂到令人眩晕的碳基晶体!
它们像一团团不断扭动的、由无数微小荆棘组成的暗色珊瑚,结构繁复、充满令人作呕的动态平衡。放大,再放大…核心区域的晶格排列方式彻底违背了地球生命的基石逻辑,透着一股冰冷的、纯粹的“非自然”与“异化”气息!
“确认!”一名操作员的声音带着剧烈情绪波动后的变调,从扩音器传出,“样本中存在非自然合成碳硅基复合晶体!光谱特征与模拟模型吻合度98.7%!确认为进化药诱导型前驱体变种!”
赢致远家主的白须微颤,声音带着古老的智慧也无法抚平的沉重:“其外延晶枝结构…简直就是为了最大化嵌入生命体基因信息节点而设计的钩爪…”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