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您……您不是那天和周大哥他们一起的那位……陈默大哥吗?”年轻人停下脚步,气喘吁吁地问道,眼神中带着一丝敬佩和好奇。
陈默并没有这个年轻人,但是通过他的话,他似乎是体育馆幸存者队伍里的一员。
“嗯,是我。”陈默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了一个温和的笑容,“你们这是在……”
“哦,我们在修筑防御工事呢!”年轻人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这几天刚到据点,什么都还没弄明白呢,今天一大早,孙连长就来组织我们了。他说,虽然到了据点,有军队保护,我们暂时不用担心安全和食物的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什么都不干,坐吃山空。军方的人手也有限,据点这么大,还有这么多幸存者需要安置,光靠他们肯定忙不过来。”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所以啊,我们这些还能动弹的,都要力所能及地帮着做点事情,参与到据点的建设和防御工作中来。男的就跟着士兵们一起修工事、搬东西,或者去巡逻队帮忙警戒。女的就负责后勤,比如去食堂帮忙做饭、洗衣服,或者去医疗点照顾伤员。技术工种更吃香,会开车的就帮忙运输物资,会修理的就帮忙维修设备。总之啊,每个人都要尽自己的一份力,用劳动来换取食物、药品和住宿的权利。这样才公平,也才能让据点更好地运转下去。”
年轻人一口气说了很多,但条理清晰,显然对据点的这套运行机制已经有了比较清楚的了解。
“当然啦,”他又补充道,“那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和太小的孩子就不用参加劳动了,据点会优先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这点还是挺人性化的。像我,没什么特殊技能,就只能出点力气活了。”他憨厚地笑了笑,黝黑的脸上带着一丝对未来生活的憧憬。
陈默听完,了然地点了点头。他之前确实有些疑惑,军方据点收容了这么多幸存者,如果只是单纯地提供救济,那物资消耗的速度恐怕会非常惊人,据点也难以长久维持。
现在看来,据点的管理者们显然也考虑到了这个问题,采取了这种“以工代赈”的方式,既能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也能让幸存者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生存的尊严,避免了坐吃山空的局面,更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某些人因为无所事事而滋生事端。这种管理模式,无疑是明智和可持续的。
“原来是这样。”陈默说道,“那你知道孙德胜连长现在在哪里吗?我有点事情想找他。”
“孙连长啊?”年轻人想了想,指着营地中央那顶最大的、插着一面红色旗帜的军用帐篷说道,“孙连长这会儿应该在指挥部那边吧。今天早上我还看到他带着人去那边开会了。您去那里找找看,肯定能找到。”
“好,多谢了。”陈默向那个年轻人道了声谢。
“不客气,陈默大哥。您可是我们体育馆的大恩人啊!要不是您和沐璇姐,我们恐怕早就……”年轻人说着,眼圈又有些泛红。
陈默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慰道:“都过去了,以后会好起来的。快去忙吧,注意安全。”
“嗯!陈默大哥再见!”年轻人用力地点了下头,然后便继续搬着那根沉重的圆木,朝着防御工事的方向走去,脚步虽然有些踉跄,但眼神却充满了干劲。
陈默看着他远去的背影,心中也不由得生出一丝欣慰。至少,这些在末世中饱受苦难的人们,在这里找到了一个可以暂时依靠的港湾,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
他不再停留,转身朝着营地中央那顶指挥部帐篷的方向走去。沿途,他又看到了许多和那个年轻人一样,正在忙碌劳作的幸存者。他们脸上虽然还带着疲惫和风霜,但眼神中却多了一份安定和对未来的期盼。这种积极向上的氛围,与之前在体育馆和城市废墟中感受到的那种绝望和麻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很快,陈默就来到了指挥部帐篷外。帐篷门口站着两名荷枪实弹的哨兵,表情严肃,不怒自威。陈默上前说明了来意,并报上了自己的名字。其中一名哨兵通过对讲机向里面通报了一声,片刻之后,便示意陈默可以进去了。
陈默掀开厚重的帐篷门帘,走了进去。指挥部帐篷内部的空间比外面看起来要大一些,但陈设却异常简陋。几张用木板临时拼凑起来的桌子上,堆满了各种地图、文件和通讯设备。墙上挂着一张巨大的杭城及周边区域军事地图,上面用不同颜色的笔标记着各种符号和线条。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烟草的香味。
孙德胜连长正坐在一张桌子后面,面前摊开着一张地图,似乎正在研究着什么。他的军装依旧笔挺,但脸上却带着明显的疲惫,眼窝深陷,下巴上也冒出了一圈青色的胡茬。显然,他昨晚也没有得到很好的休息。
听到脚步声,孙德胜抬起头,看到是陈默,脸上露出了一个略显疲惫但依旧爽朗的笑容:“哦,是陈默同志啊,快请坐,快请坐。”他指了指旁边一张空着的行军马扎。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