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机械制图课的齿轮初遇
2011年秋,燕宁大学机械系的制图课上,林晚的三角板突然卡住一枚齿轮。"同学,你的齿轮掉了。"后排男生递过修表镊子夹着齿轮,细框眼镜后的眼睛像极了太奶奶邮戳里的游丝摆幅。沈星河的工具箱掉在地上,17号齿轮滚到林晚脚边,齿纹与她通知书上的邮戳缺角完美吻合。
(一)游标卡尺里的时光共振
林晚用游标卡尺测量齿轮,模数3.17mm正好是太奶奶剪纸稿里荷茎的直径。"这是1980年的教具。"沈星河的指尖触到齿轮时,投影出太奶奶和祖父在同一间教室的场景——祖父的齿轮滚到太奶奶脚边,和眼前的画面重叠。制图作业的纸纹渗出荷汁,拓出两代人重叠的齿轮轨迹。
(二) drafting board的邮戳密码
林晚的绘图板背面刻着太奶奶的名字缩写,沈星河的绘图板则有祖父的修表符号。当两块绘图板并置,齿轮投影组成邮戳形状,戳心是他们的学号17。"太奶奶说,17是邮戳的心跳频率。"沈星河转动齿轮,投影出太奶奶和祖父用绘图板拼邮戳的场景,与他们的动作分毫不差。
二、剪纸社团的剪刀情缘
(一)社团招新的石榴籽
剪纸协会招新日,林晚看见太奶奶的《银杏邮戳》剪纸,废料堆里掉出颗石榴籽。"1980年太奶奶用石榴籽做邮戳芯。"社长递来刻刀,刀柄刻着太奶奶的名字。沈星河同时走进社团,他的修表工具箱掉出石榴籽,与林晚手中的籽在阳光下组成邮戳形状。
(二)桑皮纸上的齿轮轨迹
社团活动时,林晚刻的银杏叶自动拼成邮戳,戳心是沈星河掉落的齿轮。"太奶奶说,剪纸刀的轨迹要符合机械原理。"沈星河用修表镊子调整齿轮,桑皮纸透出光纹,映出太奶奶和祖父在社团刻邮戳的场景,他的齿轮滚进她的剪纸废料堆。
三、图书馆古籍部的密道之约
(一)力学史课本的荧光字迹
林晚在1980年版《理论力学》扉页发现荧光留言:"邮戳密道在第17排书架。"沈星河同时找到相同标记,转动书架露出阁楼。阁楼里的邮册贴着太奶奶的拓印,2011年页写着:"林晚的眼瞳弧度=沈星河的游丝摆幅。"邮册渗出桂汁,拓出他们在图书馆对视的模样。
(二)钟楼密道的邮戳投影
密道通向钟楼顶层,第17次钟响后,齿轮间掉出银质邮戳。"太奶奶说,相爱的人对视时邮戳显形。"林晚和沈星河的倒影在邮戳中重叠,投影出太奶奶和祖父的订婚场景,他们在同一地点交换戒指,邮戳的石榴籽芯与他们的戒指完全相同。
四、流体力学课的涡旋告白
(一)实验室水槽的时光涡旋
流体力学实验课上,林晚按邮戳纹路调整水流,涡旋形成时水槽浮出铜片:"2012年春分,把邮戳盖在风洞实验室。"沈星河同步调整风速计到17m/s,风洞投影出太奶奶和祖父的身影,他们的学号刻在风速计齿轮上,与林晚、沈星河的学号一致。
(二)风洞实验室的共振告白
风洞气流与邮戳产生17Hz共振,传出太奶奶的声音:"邮戳的共振频率=银杏叶的振动频率。"沈星河突然握住林晚的手:"太奶奶说,这频率和我第一次见你时的心跳一样。"风洞投影出太奶奶和祖父的告白场景,他的修表镊子与她的剪纸刀交叉成邮戳,和他们的动作完美重叠。
五、跨学科选修课的邮戳仪式
(一)齿轮剪纸机的时空传动
《剪纸艺术与机械传动》课上,他们设计的齿轮剪纸机运转时,刀轨形成太奶奶的邮戳,传动比17:1。"太奶奶说,剪纸刀和修表镊子是邮戳的笔。"机器剪出的桑皮纸拼出他们的合照,戳心嵌着石榴籽,废料槽掉出太奶奶的笔记:"1980年我们做了同样设计。"
(二)答辩席的光纹婚礼
课程答辩时,剪纸机投影出太奶奶和祖父的答辩场景。"他们的设计图和我们的一模一样。"林晚话音未落,教室灯光组成邮戳,戳心是他们的影子。答辩席刻着祖父的字迹:"爱情的齿轮永不停歇。"此时邮戳光纹在他们礼服上流转,完成跨越31年的婚礼仪式。
六、毕业旅行的邮戳传承
(一)燕宁湖的时光胶囊
毕业前荷池清淤,挖出太奶奶1980年的胶囊,内有信:"用你们的毕业邮戳盖印。"他们用邮戳盖在胶囊上时,湖面投影出太奶奶和祖父的毕业旅行,他们在同样地点埋下胶囊,齿轮滚进荷池。胶囊里的桑皮纸渗出桂汁,拓出两代人的毕业合影。
(二)钟楼顶层的永恒邮戳
钟楼第17次钟响后,齿轮间掉出银质邮戳,戳面是银杏叶与抛物线,戳心嵌着他们的合照。"太奶奶说,毕业邮戳不是终点。"林晚把邮戳按在胶囊上,看见太奶奶的笑容在光纹中闪烁:"傻孩子,邮路没有尽头,因为爱永远有下一个缺角。"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