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帝对王恢很生气。王恢说:“一开始约定好单于进入马邑城,我军与单于交战,我再去袭击他的辎重,就能获利。如今单于没到马邑就返回,我带领三万人马难以抵挡匈奴大军,只会自取其辱。我本来就知道回来会被斩首,但这样能保全陛下的三万士兵。” 于是,武帝将王恢交给廷尉治罪。廷尉判定:“王恢临阵退缩,应当斩首。” 王恢送去千金给丞相田蚡,田蚡不敢向武帝说情,就对太后说:“王恢是马邑之谋的主谋,如今事情没成功就杀王恢,这是在替匈奴报仇啊。” 武帝朝见太后时,太后把田蚡的话告诉了他。武帝说:“发起马邑之谋的是王恢,所以我征发天下几十万士兵,按照他的建议行事。就算没抓住单于,王恢所率领的军队要是袭击匈奴的辎重,还是能有所收获,从而安慰士大夫们的心。如今不杀王恢,无法向天下人交代。” 王恢听说后,就自杀了。从此以后,匈奴断绝了与汉朝的和亲,攻打汉朝的交通要道,常常侵入汉朝边境进行掠夺,次数多得数不过来。但匈奴仍然贪图与汉朝的边境贸易,喜欢汉朝的财物;汉朝也没有断绝边境贸易,以迎合匈奴的心意。
世宗孝武皇帝上之下 元光三年(公元前 132 年,己酉年)
春天,黄河改道,从顿丘向东南流去。夏天五月丙子日,黄河又在濮阳瓠子决口,河水注入巨野泽,与淮河、泗水相通,泛滥的区域涉及十六个郡。武帝派汲黯、郑当时征发十万士兵堵塞决口,但很快又被冲坏。当时,田蚡的封邑在鄃县,鄃县在黄河以北,黄河决口向南流,鄃县就不会有水灾,封邑的收成反而增多。田蚡对武帝说:“江河决口都是天意,不容易用人力强行堵塞,堵塞了也未必符合天意。” 那些以望气占卜为业的人也这么认为。于是,武帝很长时间不再从事堵塞黄河决口的事。
当初,汉景帝时,魏其侯窦婴担任大将军,武安侯田蚡还只是个郎官,陪侍窦婴宴饮时,像子侄一样恭敬地起身、下跪。后来田蚡越来越显贵受宠,当上了丞相。魏其侯窦婴失势后,他的门客也越来越少,只有原燕国丞相颍阴县的灌夫没有离开他。窦婴于是厚待灌夫,两人互相引荐、彼此推崇,交往就像父子一样亲密。灌夫为人刚直,好借酒使性,对那些地位比自己高的有权势者,常常加以凌辱,还多次因为喝酒得罪丞相田蚡。丞相就上奏弹劾:“灌夫的家属在颍川横行霸道,百姓深受其苦。” 于是逮捕了灌夫及其家属,都被判处死刑。魏其侯窦婴上书为灌夫辩解营救,武帝让他和武安侯田蚡到东宫当廷辩论。魏其侯和武安侯因此互相诋毁攻击。武帝问朝臣:“他们两人谁对谁错?” 只有汲黯认为魏其侯对,韩安国觉得两人都有道理;郑当时一开始认为魏其侯对,后来又不敢坚持。武帝对郑当时发怒说:“我恨不得把你们这些人都斩了。” 随即罢朝。起身回宫。武帝陪太后吃饭时,太后愤怒得不吃东西,说:“现在我还活着,别人就都敢欺负我弟弟;要是我死了,他们还不把他当鱼肉一样宰割啊!” 武帝不得已,就将灌夫灭族;又让有关部门审讯魏其侯窦婴,窦婴也被判处死刑。
世宗孝武皇帝上之下 元光四年(公元前 131 年,庚戌年)
冬天十二月的最后一天,在渭城处决了魏其侯窦婴。春天三月乙卯日,武安侯田蚡也去世了。等到淮南王刘安谋反事败,武帝听说田蚡曾接受刘安的贿赂,还说了对朝廷不恭顺的话,说:“要是武安侯还活着,就灭他的族!”
夏天四月,降霜冻死了草木。
御史大夫韩安国代理丞相事务,有一次下朝乘车时,从车上摔下来,腿瘸了。五月丁巳日,任命平棘侯薛泽为丞相,韩安国因病被免官。
发生地震。大赦天下。
九月,任命中尉张欧为御史大夫。韩安国病好后,又担任中尉。
河间王刘德,喜好研究学问,尊崇古代文化,做事讲求实际。他用金银布帛招揽四方的好书,收集到的书,数量和汉朝皇家藏书差不多。当时,淮南王刘安也爱好书籍,但他招揽的大多是些浮夸善辩的人。河间献王刘德所得到的书,都是先秦时期的古文旧书,他采集古代礼乐方面的事迹,逐渐增订编辑到五百多篇,他的言行举止都遵循儒家规范,崤山以东的儒生大多都跟随他交游。
评论
这段历史生动展现了汉武帝时期丰富复杂的政治、军事、文化等多方面图景。在政治与军事上,围绕对匈奴的战略决策,王恢与韩安国各执一词,武帝最终选择出击,却因马邑之谋失败,王恢自杀,汉朝与匈奴关系破裂,边境冲突加剧,反映出决策对国家局势走向的重大影响。同时,朝堂上权贵之间的斗争也异常激烈,窦婴、田蚡、灌夫之间的纠葛,尽显权力场中的复杂与残酷。在文化方面,李少君凭借方术受宠,引发武帝对神仙方术的追求,反映出当时社会对长生不老等超自然事物的迷信之风;而河间王刘德对古代文化的尊崇与收集整理,以及淮南王刘安的招纳文人,又体现出当时不同诸侯王对文化的不同态度与追求,为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带来不同影响。这段历史提醒我们,无论是国家政策的制定,还是个人在权力与名利场中的抉择,都需谨慎权衡,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一系列意想不到的后果。
喜欢超硬核解读资治通鉴请大家收藏:(www.20xs.org)超硬核解读资治通鉴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