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聪明且有决断力,善于用人,执行法令不徇私情。隆虑公主的儿子昭平君娶了汉武帝的女儿夷安公主。隆虑公主病重的时候,用千斤黄金、千万钱为昭平君预先赎了死罪,汉武帝答应了。隆虑公主去世后,昭平君日益骄纵,喝醉了酒杀了公主的师傅,被关进监狱;廷尉因为他是公主的儿子,向汉武帝请示如何处理。身边的人都为昭平君说话:“之前已经交了赎金,陛下也答应了。”汉武帝说:“我妹妹年纪大了才有这么一个儿子,她临死前把儿子托付给我。”说着就为此流泪,叹息了很久,说:“法令是先帝制定的,如果因为妹妹的缘故而歪曲先帝的法令,我还有什么脸面进入高庙祭祀祖先呢!而且这样也辜负了天下百姓。”于是批准了廷尉的奏请,悲痛得不能自已,身边的人也都很悲伤。待诏东方朔上前给汉武帝祝寿,说:“我听说圣明的君主治理国家,奖赏不避开仇人,惩罚不偏袒亲人。《尚书》说:‘不偏私不结党,王道宽广无边。’这两点,五帝非常重视,三王都难以做到,陛下做到了,这是天下的幸运啊!我东方朔举杯,冒死再拜,祝陛下万岁!”汉武帝起初对东方朔很生气,后来觉得他说得有道理,就任命东方朔为中郎。
班固称赞说:汉朝承接了历代王朝的弊病,高祖拨乱反正,文帝、景帝致力于休养生息,至于考察古代礼仪制度等事,还存在很多缺失。汉武帝刚即位时,毅然罢黜百家,推崇《六经》,于是向天下访求人才,选拔出优秀的人,和他们一起建功立业;兴办太学,修建祭祀天地的场所,更改历法,确定历数,协调音律,创作诗歌音乐,举行封禅大典,祭祀各种神灵,延续周朝的制度,他发布的号令和文章,光彩夺目,值得记载,后世子孙能够遵循他的大业,有了三代的风范。像汉武帝这样的雄才大略,如果不改变文帝、景帝的恭俭作风来使百姓受益,即使是《诗经》《尚书》所称赞的帝王,又能比他强多少呢!
司马光评论说:汉武帝穷奢极欲,刑法繁多,赋税沉重,在国内大肆修建宫室,对外征伐四方蛮夷,迷信神怪之事,四处巡游没有节制,使得百姓疲惫不堪,甚至起来造反,他和秦始皇相比没什么差别。然而秦朝因此灭亡,汉朝却因此兴盛,是因为汉武帝能够尊崇先王的治国之道,知道什么该继承坚守,能接受忠诚正直的言论,厌恶被人欺骗蒙蔽,喜爱贤才从不倦怠,赏罚分明,到了晚年还能改正过错,并且能慎重地挑选托付后事的人,这大概就是他虽然有和秦始皇一样的失误,却避免了像秦朝那样灭亡的原因吧!
戊辰日,太子刘弗陵即位做皇帝。皇帝的姐姐鄂邑公主在宫中照顾他,霍光、金日磾、上官桀共同掌管尚书事务。霍光辅佐年幼的皇帝,政令都由他发出,天下人都想见识他的风采。有一天夜里,宫殿中出现怪异现象,群臣都很惊恐,霍光召见尚符玺郎,想要收回玉玺。尚符玺郎不肯交给他,霍光想强行夺取。尚符玺郎手按宝剑说:“我的头可以给你,但玉玺不能给你!”霍光觉得他很有气节。第二天,下诏给这个郎官增加两级俸禄。众人都称赞霍光。
三月甲辰日,汉武帝被安葬在茂陵。
夏天六月,大赦天下。
秋天七月,东方出现彗星。
济北王刘宽因为做出禽兽不如的行为自杀。
冬天,匈奴入侵朔方,杀害掳掠官吏和百姓;汉朝发兵驻扎在西河,左将军上官桀巡视北方边境。
评论
这一阶段的历史,集中展现了汉武帝末年的宫廷风云与西汉王朝的微妙转折。
从宫廷内部看,权力交接成为核心事件。汉武帝在众多皇子中,因刘弗陵的聪慧及自身对王朝未来的考量,决定立其为储君。为避免吕后专权的悲剧重演,汉武帝赐死钩弋夫人,这一做法虽看似残忍,却也反映出他对王朝稳定的深谋远虑。同时,精心挑选霍光、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等辅政大臣,试图为幼主搭建稳固的权力架构,确保政权平稳过渡。然而,这些辅政大臣性格、背景各异,为日后的权力斗争埋下伏笔。
在政治方面,汉武帝一生政绩卓着,前期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太学、改正朔等举措,对汉朝乃至后世文化、制度产生深远影响。但他也有穷奢极欲、严刑重敛等弊端,致使百姓困苦、盗贼蜂起,与秦始皇有相似之处。好在汉武帝晚年能够反思过错,调整政策方向,这一转变至关重要,使汉朝避免了如秦朝般迅速覆灭的命运,为后续“昭宣中兴”奠定基础。
此外,文中还穿插了诸如马何罗谋反、燕王刘旦争储等事件,凸显了宫廷斗争的复杂性与残酷性。这些事件不仅反映出当时权力争夺的激烈程度,也侧面展现了汉武帝统治后期朝廷内部的不稳定因素。
总体而言,汉武帝末年是西汉历史的关键节点,王朝在辉煌与危机并存的情况下,艰难地开启了新的篇章。权力交接、政治反思以及宫廷斗争等多方面因素相互交织,深刻影响着西汉王朝未来的走向,也为我们理解封建王朝的兴衰更迭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素材。
喜欢超硬核解读资治通鉴请大家收藏:(www.20xs.org)超硬核解读资治通鉴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