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始八年(公元272 年,壬辰年)
开春正月,监军何桢去征讨刘猛,屡战屡胜,还偷偷用好处诱惑刘猛左部的大帅李恪,李恪就把刘猛给杀了,然后投降了。
二月辛卯日,皇太子把贾妃娶进门了。贾妃十五岁,比太子大两岁,既善妒又特别会耍心眼,太子对她又喜欢又有点怕。
壬辰日,安平献王司马孚去世,享年九十三岁。司马孚这人,忠诚又谨慎,当年宣帝掌权的时候,他就一直很低调,懂得退让。后来碰到废立皇帝这种大事,他也从来没参与过谋划。景帝、文帝因为司马孚辈分高,也不敢对他咋样。等到现在这位皇帝即位,对他更是礼遇有加。元旦朝会的时候,皇帝下诏让司马孚坐着轿子上殿,自己还在台阶那儿迎接下拜。等司马孚坐下,皇帝还亲自端酒杯给他敬酒,完全是家人间的礼节。每次皇帝下拜,司马孚都赶紧跪着制止。司马孚虽然备受尊崇宠爱,但他可不觉得这是啥荣耀的事儿,整天还忧心忡忡的。快不行的时候,留下遗言:“我司马孚,字叔达,是魏国的正直之士,比不上伊尹、周公,也不像伯夷、柳下惠,一辈子坚守正道,始终如一。我死了就给我穿平常的衣服,用素棺收敛就行。”皇帝下诏赐了东园温明秘器,各种葬礼安排,都按照汉代东平献王的旧例来。司马孚家里人遵照他的遗愿,朝廷给的那些丧葬器物,一件都没用。
皇帝和右将军皇甫陶讨论事儿,皇甫陶跟皇帝争论起来,散骑常侍郑徽上表请求治皇甫陶的罪,皇帝说:“忠诚正直的话,就怕听不到。郑徽这是越权乱上奏,哪是我的意思!”于是就把郑徽的官职给免了。
夏天,汶山的白马胡跑去侵扰其他部落,益州刺史皇甫晏就想带兵去征讨。典学从事蜀郡的何旅等人劝他:“这帮胡夷互相残杀,本来就是他们的常态,算不上啥大麻烦。现在大夏天出兵,马上就要下雨涨水了,肯定会有瘟疫,不如等到秋冬再做打算。”皇甫晏根本不听。有个叫胡康木子的人烧香诅咒说出兵肯定败,皇甫晏觉得他这是扰乱军心,直接就给斩了。大军走到观阪的时候,牙门张弘等人觉得汶山道路太险,又害怕胡人的兵力,于是夜里就造反了,把皇甫晏给杀了,这一闹军中大乱,兵曹从事犍为的杨仓带着兵奋力抵抗,最后战死。张弘还诬陷皇甫晏,说他“带着大家一起造反”,所以才杀了他,还把脑袋送到京城。皇甫晏的主簿蜀郡人何攀,当时正在给母亲守丧,听说这事儿后,赶到洛阳去证明皇甫晏没造反,可张弘这帮人还纵容士兵到处抢劫。广汉主簿李毅跟太守弘农王濬说:“皇甫侯出身普通读书人,他图啥要造反!广汉离成都这么近,却归梁州管,朝廷这么安排就是为了控制益州的关键地方,防止的就是今天这种变故。现在益州出乱子了,咱们广汉也得跟着遭殃。张弘这种小喽啰,没人会支持他,咱们应该马上出兵讨伐,不能错过机会。”王濬想先向上级请示,李毅说:“杀害长官的贼子,这罪大恶极,不能按常规办事,还请示啥!”王濬就发兵去讨伐张弘。皇帝下诏任命王濬为益州刺史。王濬出击,把张弘给斩了,还灭了他三族。王濬也因此被封为关内侯。
以前,王濬是羊祜的参军,羊祜特别了解他。羊祜哥哥的儿子羊暨跟羊祜说:“王濬这人志向大还爱奢侈,不能把重要的事儿交给他,得想办法限制他。”羊祜说:“王濬很有才能,以后肯定能实现他的抱负,肯定能用得上。”后来就把王濬调去当车骑从事中郎。王濬在益州,树立了很高的威望,好多蛮夷都来归附他。没多久又升为大司农。当时皇帝和羊祜正秘密谋划着攻打吴国,羊祜觉得攻打吴国得借助长江上游的优势,就偷偷上表,请求让王濬再当益州刺史,去训练水军。很快,王濬就被加封为龙骧将军,监管益、梁等地的军事。
皇帝下诏让王濬停止屯田兵的工作,集中精力打造战船。别驾何攀觉得:“屯田兵就五六百人,造船哪能一下子就弄好,后面的还没造出来,前面造好的都烂了。应该召集各郡的兵,凑一万多人来造,年底就能完工。”王濬想先上报等批复,何攀说:“朝廷突然听说要召集一万兵,肯定不会同意,不如直接先召集,就算到时候被驳回,可船都造得差不多了,他们也没办法。”王濬就听了何攀的,让他负责打造战船和兵器。于是就开始造大船,这船长达一百二十步,能装两千多人,用木头建成城墙的样子,上面还有了望楼,开了四个门,在船上都能骑马跑来跑去。当时造船削下来的木片,顺着江水往下漂,吴国建平太守吴郡的吾彦捞到这些木片后,就上报给吴主说:“晋朝肯定有攻打咱们吴国的计划,应该增加建平的兵力,守住关键地方。”吴主根本不听。吾彦没办法,只好弄了个铁锁把江面横拦住。
王濬虽然接到朝廷命令招募士兵,但没有虎符,广汉太守敦煌人张斅就把王濬的从事抓起来,还上奏朝廷。皇帝把张斅召回来,责备他:“你为啥不先秘密汇报,就直接抓人?”张斅说:“蜀地离朝廷太远了,当年刘备就利用过这一点割据。我直接抓人,还觉得这手段算轻的呢。”皇帝听了,觉得他说得有道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