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源满口答应会代为转达之后,说道:“钱到手了,但是工作还没完,还有两件大案要破,快乐留给下班之后,现在我们先把注意力留在案情分析上。”
大家赶紧收起笑容。
“那长话短说吧,我调取卷宗之后,打算以三二五灭门案作为我们接下来要破第二个案件。”
投影机打开,窗帘拉下。
投影上,出现了三二五灭门案的现场图片。
一家四口,分别死在客厅、餐厅、卧室,包括一对夫妇,一个老妇,一个女孩。
“资料显示,一九九八年三月二十六日,工商银行黄府县分行要开中层会议,但是行长余金国一直没到,打寻呼机不回应,打手机不接,
后来问到余金国邻居说,余的车在小区停车位上没动,推测行长应该是在家,于是派人前往余金国家,当听说余金国爱人张兰也没有上班,孩子余佳淳也没有上学之后,果断报警。
随后发现一家四口已经惨遭杀害。这里就是案发现场了。”
雷勇道:“是这样,当时,我就是第一批赶到现场的。”
“当时,县局刑侦大队在现场上进行勘察后,发现行长家里所有现金都被拿走,现场唯一有价值的几样东西,一是一枚模糊的血指纹,而且就连这枚血指纹的价值也不高,二是两双凶手留下的鞋印,大致可以判断出身高,
县刑侦大队根据凶手所用的凶器都是取自银行老总家的菜刀、水果刀等,初步判断是入室抢劫临时起意,并根据这个方向作了排查最终一无所获。
而省厅专家下来后,根据很多迹象调整了排查方向,认为应该是仇杀,而且是蓄谋已久,预先潜伏的仇杀,因为现场没有破门而入的迹象,通过排查,也基本排除了熟人作案的可能,
至于为什么仇杀却不携带凶器,那是因为凶手不只一人,面对三女一男,他们没有必要动用到随身携带的凶器,为什么杀人之后还要把现金拿走,一是他们心理素质超强,二是想要造成侵财的假象。”
雷勇道:“那陆所长的看法呢?”
“我同意省厅专家的看法,如果仅仅是侵财,凶手完全没必要把当时在女儿房中学习中的余佳淳也一起杀了,因为女儿房根本不可能有财可侵,所以这起灭门案更大的可能是仇杀顺便侵财。”
大家都点头。
同省厅专家一致就行,毕竟一开始确实都认为是侵财,好不容易才被专家说服的,也都慢慢接受了省厅专家的说法,这时如果提出新的看法,大家也未必会相信。
林守东也点头,他也是因为女孩也被害而作出的判断。
侵财没必要做得这么绝。
“可是,连女孩都不放过,这不像是一般的仇,当时通过各种推理,并且找到了行长的三大仇人,但经过综合分析之后,全都否定了。”
雷勇道:“关于这些,我们专案组的人早就反复讨论过了,所谓的三大仇人,一则作案动机太弱,二则没有作案时间,
最重要的是,他们的指纹与现场唯一的那枚模糊血指纹都对不上,所以才会否定,我们不需要在几个仇家那里浪费时间了。”
陆源道:“对,专家的意见是对的,我也认为,这三大仇人不值得怀疑。那么,我们现在必须找到新的目标,仇人,不一定非得是行长和行长爱人的仇人,
换个思路,假如是行长母亲或者女儿的仇人呢,行长母亲有没有跟人口角,女儿有没有跟同学结仇?然后矛盾激化,酿成悲剧?”
雷勇道:“但是,行长母亲李月英是退休干部,性格柔和,喜欢独处,女儿余佳淳性格开朗,跟同学相处也很融洽,都不太可能出现你所说的情况。”
陆源道:“一般来说是这样,但是我们这个案件,显然不能再用一般的情况来理解,你们有没有发现一个很奇怪的情况——”
陆源放出了死者余佳淳的现场图片。
惨不忍睹的现场图片。
“死者只是一个十二岁的女生,但被凶手杀了八刀,比较一下,行长余金国是六刀,行长爱人张兰是三刀,母亲李月英是两刀,这说明了什么?”
“这得看情况吧,又不是说规定了杀一个人要用多少刀,而且就多了两刀,能说明什么吗?硬要解释的话,那就是余佳淳是最后杀的,凶手力气用完了,所以多用了两刀?”有刑警道。
“不是这样的,大家没注意到吗,同样是女性,余母李月英和张兰都只中了两三刀,而余佳淳杀了八刀,这个就很说明问题,为什么对年龄更小的女孩,下手却更残忍?”
林守东道:“很可能是因为李月英和张兰可能未必认识凶手,而余佳淳却认识,所以李月英和张兰死不死没那么重要,但余佳淳必须死。”
“对,所以,我认为,要调整一下思路,从余佳淳的人际关系中寻找突破口。”
雷勇道:“这余佳淳当时只是一个小学六年级学生,人际关系非常简单的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