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嘞!”顺伯答应得十分干脆,“锦儿姑娘,今日你便问对人了,未进府前我在城外做过一段时间的货郎,周家村我去过,我认路。”
“那正好。”锦儿冲着顺伯道:“这会出门,下午便要回来,你挑两匹脚程快一点的马。”
顺伯去备车。
姜梨又吩咐落英去叫双瑞,自己回到屋里,不急不忙提笔写了一封信函。
刚写好最后一字,落英便带着双瑞进了屋。
姜梨将信装好,递给双瑞道:“你将这封信送去平安车行给何掌柜,就说我麻烦他叫一名护卫护送田大夫到周家村,我会在周家村等着。”
双瑞虽然有些不解为何要让平安车行护卫护送田大夫到周家村去,但这段时间以来,他已经多多少少知道自家姑娘本事,当下也不多问,拿了信就走。
“对了。”姜梨将他喊住:“到了回春堂,若是田大夫问起何事,你就说田菱找到了,让他备一些治疗心疾的药物。”
双瑞答应一声,快步跑出去了。
姜梨这才朝落英道:“我们走吧!”
周家村离城四十里,是要从出了城门算起。
这和去云溪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方向,马车走了一段,姜梨掀开帘子,路上的村庄越来越熟悉,她心里有一点激动。
等马车走了差不多二十里,到了桃源村时,她让顺伯将马车停了下来。
“我下车随便走走,顺带也让马歇歇脚。”姜梨道。
顺伯便将马车停在一棵柳树下,拿了一捆饲草喂马。
锦儿只当姜梨是坐车累了,看到道上青翠叠嶂的杨柳,想要舒展一下。哪里知道姜梨根本没有顺着路边荫凉处走,而是顶着日头,直接朝着路旁的田垄走去。
“落英,你看这里怎样?”姜梨停在一大片田垄前面,唇角弯弯,问道。
“地势平整,周围也有现成的沟渠,良田沃土不过于此了。”落英望着地里种着的几棵桃树,“只是可惜,这么好的地,主人却拿来种成了桃树,估计这桃子收成并不好。”
锦儿有些不服气道:“好地自然种什么都好,怎么种桃子就不好了?”
“这样的田地,用来种粮食种菜都是好的,但要种树,反而不如山地。”落英耐心解释:“你没有做过农活,自然不懂南橘北枳的道理。”
“世间万物,相克相生,”姜梨唇角噙笑:“就像这桃树生在平地,根系易遭水涝,结出的果子自然酸涩。”
“姑娘懂得稼穑之道?”落英眼睛一亮,有一种乍然遇到知音的欣喜:“这地离水源近,若是用来种粮食,倒真合适。”
姜梨微微眯着眼,含笑望着这片良田。
若是不出意外,两年之后,这块地的主人便要将这块土地贱卖。
她前世也是费尽周折买下这片土地,开始做起了花木生意。
半年后,落英流落到此,开始帮她打理这片园子。又过了三年,这片园子种出的花木平阳无人不知。
也就从那时开始,姜梨的花木生意越做越大,几乎垄断了整个平阳花木市场。
如今,一切都和前世不一样了。锦儿还好好活着,落英也提前来到了她身边,这片土地她自然也不会再等两年。
等这次回去后,她便会来谈这块地。若是能够顺利买下来,也许不用再等五年,三年之后,这片土地便会是另外一番景象了。
“走罢!”姜梨敛了笑容,转身道。
马车又继续行驶了大半个时辰,便到了一个略有些偏僻的村落。
这里和前几个村子不一样,既没有绕村而过的河流,更没有平坦的土地。
整座村子依山住着十几户人家,相比前面几个村子,显得有些衰败。
顺伯将车停在村口大树下,“姑娘,这里便是周家村,前面没有路了。”
落英先下了车,跑去跟地里劳作的老妇问路。
“大娘,你知道周娘子家住在哪里吗?”
地里老妇直起身子,一脸茫然:“周娘子,哪个周娘子?”
“就是日日去城里卖菜的周娘子,哦,对了,她有一个女儿,说是身体不太好。”落英又道。
“你是说周二家的晚娘?”老妇握着镰刀朝前面指了指,“喏,前面门前有棵柳树那家就是。你们若是来要钱的,便不要去了,估计去了也是白去。”
“造孽哦,那周二前几日又输了钱,家里日子怕是过不下去喽!”老妇又自说自话道。
姜梨踩在松软的泥土上,听着老妇话里的叹息,目光看向前面几间破旧的茅屋。
茅屋的土墙已裂开半人高的缝隙,屋顶的茅草被风吹得七零八落,看起来十分萧瑟。
姜梨的心情说不出来的沉重。等到了门前,锦儿先去敲门。
木门发出“吱呀”一声,露出条缝来。
“谁?”屋内传来微弱的女声,带着低沉的沙哑。
“周娘子,我是锦儿,我们姑娘来看你了。”锦儿轻声道。
门缝骤然开大,里面露出周娘子蜡黄的脸。她神情恍然,扶着门框,目光落在姜梨身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