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滋扰她的人可以明目张胆,护着她的人却只能暗中保护,终究是难以持久,早些离开也好。”
如也师太双手合十道:“贾大人既有此言,贫尼倒想问句明白话。贾大人为何也要护着妙玉?”
贾雨村看了妙玉一眼,笑道:“世人皆知,我好色啊。连王子胜都知道,找个和她像的忘娘来勾引陷害我。”
贾雨村这话猝不及防,让妙玉险些把手中的绿玉斗都掉在地上,再也矜持不住,狠狠地瞪了贾雨村一眼。
如也师太却不以为忤,反而笑道:“君子好色如春风,不求攀折在手中。”
贾雨村洒然一笑,拱手道:“既有人间金玉质,岂容沦落淖泥中。”
如也师太轻叹一声:“贾大人不愿说出真实原因,贫尼就当大人是君子好色吧。
玄墓蟠香寺是肯定待不住的,至于何时去京城,贫尼算过,早不得,晚不得,还得请大人选择时机。”
贾雨村点点头:“既如此,师太尽管放心等着就是。时机成熟,我自会通知师太的。”
贾雨村走出寺门时,王义和京营众人交换了一下眼神,含义不言自明。
出来得有点快,太快了点。好不容易进去一次,怎么能这么快就出来呢?
封家庄,姑苏城最边缘的地方,离城里有一百多里,这里不是贾雨村的老家,但贾雨村的家小就安置在此地。
一来是因为贾雨村在湖州老家已无亲属,二来贾雨村少年出游,便在姑苏,可称第二故乡。
而最关键的一点,是因为此处乃是甄士隐的娘子封氏所居之地,也是贾雨村刚入官场,当知县的地方。
贾雨村当知县时也算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政绩卓着,否则后来也不会升任知府了。
所以贾雨村在本县名声不错,任何一个官员卸任后,都会选择在自己名声不错的地方安家,这是常识。
而且贾雨村当时要出外游玩,寻找东山再起的机会,家中只留娇妻幼子,虽然也有一个丫鬟一个婆子,终究不甚放心。
便安家于此,一来本地百姓感念贾雨村,不会有泼皮寻事;二来离封家近些,也能相互照应。
虽然只有一百多里地,但封家庄毕竟是乡下,信息相对闭塞,对贾雨村这段时间的事儿并不知晓。
娇杏带着儿子在家中闲坐,丫鬟和婆子在院子里干些杂活儿。两进的大宅子,有一个小小的花园儿,在当地算是好宅院了。
儿子刚满三岁,正是好玩儿的时候,娇杏每天带着孩子,倒也不觉得多寂寞。
只是偶尔难免担心丈夫。虽然贾雨村为人有些凉薄,但对娇杏还是很不错的,皆因有一份贫贱相知的感觉在里面。
有时娇杏想想自己的人生际遇,会觉得阴差阳错,如梦如幻。有时半夜醒来,若不是儿子在身边,都恍然不知身在何处。
自己十来岁就因家贫,被父母卖给了人牙子。后来甄士隐买了她,给夫人封氏当贴身丫鬟。
甄士隐夫妻二人为人宽厚,加上当时尚无子女,便把娇杏当半个女儿看待,从不苛待于她。
过了两年,英莲降生,虽是个女儿,全家也都开心无比。娇杏把英莲当自己的小妹妹一样,尽心服侍。
又过了两年,隔壁葫芦庙里住进来一个穷书生,经常找甄士隐来喝茶聊天,以及蹭饭。
娇杏当时对这个叫贾雨村的书生并没有什么感觉,说不上好,也说不上坏,就是觉得长得器宇轩昂,非常人可比。
那日贾雨村又来蹭饭,结果当地一个乡绅来拜会甄士隐。贾雨村蹭饭未果,告辞回葫芦庙。
娇杏见他蹭饭成功时无羞惭之感,蹭饭未果时也无失望之情,不禁觉得此人十分有趣。
于是在贾雨村路过时便多看了他两眼。因为是个穷书生,娇杏也没觉得有什么失礼的。
所以在贾雨村转头看向她时,她也没有退缩,依旧歪头看着贾雨村,纯属好玩儿,并无其他心思。
然而贾雨村却记在了心里,只觉得自己玉在椟中,钗困匣内,许多俗人都看不起自己。
例如隔壁葫芦庙的那群贼秃中,就有许多对自己蹭饭有意见的,打菜时故意抖手,犹如中风一般。
甄士隐对自己不错,毕竟也是出身世宦,眼力非常人可比,知道自己不会郁郁久居人下,倒也不足为奇。
这个叫娇杏的小丫鬟,竟然也用这种欣赏、相信、肯定、鼓励、爱慕的目光看着自己,却是难能可贵!
这说明什么,说明她不是个俗人啊!犹如红拂女看上李靖,绝对是红尘知己,巨眼英雄!
之后甄士隐赠金,贾雨村赶考,连连高中,当了知县。而甄士隐家,却先丢了英莲,又遭了回禄,惨绝人寰。
甄士隐夫妇烧光了房子,又伤心英莲难寻,不愿留在姑苏城中伤心之地,便带着娇杏来到封家庄。
因甄士隐祖籍虽在金陵,但两代之前已定居姑苏,与本族一向少有来往,便不愿回去。
而岳丈封肃在封家庄中有些根基,平时对甄士隐也很巴结,便想着到封肃处,有个照应。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