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连长说的对,小鬼子作恶多端,该杀,必须杀!”五连长戴南学当即站起来,瞪着通红的眼珠子,就像是要择人而噬一样。
他对于日本人的仇恨一点也不比迷龙少,保卫南京作战那会,他在66军,亲眼目睹了日军的种种恶行。
南京大屠杀的惨状,是他这辈子都忘不了,在与日军作战时他总是奋勇争先,能让他坚持下来的唯一信念就是报仇。
三连长吕国通站起来用诧异的目光瞧着戴南学,提出了反对意见:“这里都是自家弟兄,把小鬼子的俘虏全杀了,也没有哪个弟兄会多一句嘴。
可是还有英国人,人家最讲究那个日…日内瓦公约,不能随便杀俘虏。咱要是杀了俘虏,英国人不得给咱们捅娄子。一报道出去,别说立功了,还得挨罚。”
这话是中肯之言,周景赞同的点了点头。他担忧的无非也是这个,所以才骂龙文章多事。
自从英国人投降日本人没成,投降了他们,全团几乎所有人都把这事儿当茶余饭后的谈资,嘲笑英国人怯懦。
但同时大部分人也知道了日内瓦公约是个什么东西,简单点来说,就是保护政府,保护平民的权益,随便杀是错误的,要受到谴责的。
要是那会龙文章带队袭营成功后,发现那些日军伤员,随便给他们结果了,就按正常交战击毙算,任谁也挑不出半点毛病。
现在已经过了最佳的处理时机,营地里的英国人早就发现了,英国指挥官还特意看了一下那些俘虏,有可能是满足其耀武扬威的想法。
杀人很简单,一挺机枪,百十多颗子弹就能解决。
但是让英国人捅出去,很容易在国际社会上形成舆论危机,给国家抹黑。
国民政府还指着盟军的援助,必须得正视这个问题。到时候周景别说立功领赏了,迎接他的一定是撤职查办。
面对吕国通的阻挠,戴南学一把将其推开,“团长,人我是杀定了。我一人做事一人当,大不了回来后,团长你枪毙我!”
话撂下他掉头就走,众人傻看着,眼看着这家伙冲到了门口,要真的去杀俘虏,周景急了:“快,警卫拦下他!”
门口值岗的警卫一拥而上,两个人死死地抱住了戴南学。
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儿放这种豪言壮语,那不是让周景难堪吗?
“把他带走,看起来。”
“团长,团长!”
戴南学本以为周景会顺水推舟,但他也不想想,真要是这么干了,其他人有学有样的,周景还能指挥这个团吗?
而且他根本不知道记者是个什么东西,夸大其词堪比造谣,那是一脉相承的。
甭管是不是他自作主张,到了记者嘴里,尤其是大英帝国的记者嘴里,那就一定是民国政府军队十分野蛮,动辄杀害俘虏。
不把民国政府黑出翔来,出去都不配说自己是大英帝国的记者。周景不敢承担这么大的政治风险,让手下胡来。
然而被强拖着的戴南学,突然像发了疯一样挣开了警卫的控制,冲过来抱着周景的腿哭着央求着:“团长,求您给我个机会吧!”
这一出出的把周景搞的头有点大了,“起来,起来说话,大男人的哭什么。这不是正商量怎么收拾局面嘛,等商量好了再说。“
戴南学两眼直勾勾的盯着周景,盯得人发慌。他心中在后悔,要是昨天晚上,跟着龙团长突袭日军营地的,是他们五连该多好。
他一定抱着机枪,把那些小鬼子伤员全突突了。
曾经跟戴南学一个部队的人知道,戴南学参加过南京保卫战,打仗不怕死,跟疯狗一样就为了报仇。
没人知道,南京保卫战时,他的家人就在南京。他赶回家时,已经晚了。
两岁的女儿被日本鬼子用刺刀捅了,扔在门口。妻子死状极为凄惨,两个眼睛惊恐的望着天花板,脸庞都已经扭曲了。
父亲母亲和他弟弟也全被日军屠戮,家里6口人,就剩他一个了。
他背负着家仇国恨,每时每刻都在想着杀敌,一听到有复仇的机会,才会被仇恨冲昏了头脑,做出不智的行为。
满屋子的人,听着这个大男人泣不成声的哭诉,都沉默了。就连龙文章时刻都挂在脸上的笑,也消失了。
“起来吧兄弟,别的我不敢说,我只能向你保证,这些小鬼子不会有好下场的。”周景把戴南学搀扶起来,拍着他的胳膊安慰道。
复仇,日军第18师团,参与攻打南京的5大师团之一,就在缅甸,再打回来的时候,必定要让这些鬼子付出代价。
总算是暂时安抚住了戴南学,周景就不让剩下的人一一发言了,重复的想法就不必提了,重点是有什么建设性的想法。
孟烦了眼珠一顿乱转,心里面憋的一肚子坏水,总算是能往出倒了:“团长,诸位弟兄,不知道你们清楚吗,我们俘虏的日军伤员,均为重伤员。
英国军医告诉我,即便能够得到及时的医治,他们活下来也无法参加战斗。而如果没有及时的医治,他们都撑不过两三天。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