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熹微,薄雾如纱,轻轻笼罩着镜湖山庄。这座位于京城百里外、依山傍水的庄园,远离了朝堂的喧嚣与江湖的纷扰,成了摄政王萧煜与王妃苏叶归隐后的桃源净土。
湖心亭中,萧煜一袭玄色常服,正在指点长子萧墨练剑。年仅十五的萧墨,身姿已见挺拔,眉目间继承了父亲的俊朗与母亲的清雅,舞动间剑风凌厉,隐隐带着破空之声。
“手腕下沉三分,气随剑走,意在心先。”萧煜声音平稳,指尖轻弹,一道无形气劲撞在萧墨剑脊之上。萧墨只觉一股温和却不容抗拒的力量传来,剑势不由自主地随之修正,原本略显浮躁的剑气瞬间变得凝练沉稳。
强对比在宁静的晨光中无声铺开:萧墨少年人的锐气与萧煜历经沧桑后的沉淀;湖面波光粼粼的静谧与剑锋划破空气的锐响。
不远处的水榭回廊下,苏叶正带着长女萧雨整理新采的草药。十四岁的萧雨,已出落得亭亭玉立,一双明眸清澈灵动,与苏叶年轻时如出一辙。她指尖飞快地分拣着药材,时而轻嗅,时而微尝,准确无误地将它们归入不同的玉匣。
“娘亲,这株七叶莲的年份似乎不足,药性偏燥,需以寒露中和。”萧雨拈起一株草药,轻声说道。
苏叶眼中掠过一丝赞许,点头道:“不错,观察入微。医道如剑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早课过后,一家四口围坐在花厅用早饭。桌上摆着清粥小菜,皆是山庄自产,清淡却精致。
“墨儿今日剑意又精进不少,只是心性还需磨砺。”萧煜夹了一箸小菜,语气平淡地点评。
萧墨恭敬应道:“是,父亲。孩儿定当勤加练习,戒骄戒躁。”他天性慕强,对父亲敬畏有加,心中亦将父亲视为毕生追逐的目标。
苏叶笑着给女儿夹了块糕点:“雨儿对药性的把握越发精准了,假以时日,定能青出于蓝。”
萧雨甜甜一笑,带着些许小女儿的娇憨:“女儿还差得远呢,还要多跟娘亲学习。”她心思细腻,更醉心于医道,常能举一反三,让苏叶都时常感到惊喜。
饭桌上其乐融融,充满了寻常家庭的温馨。这便是他们褪去所有光环后的日常生活,简单,却弥足珍贵。
冲突 在此刻并非刀光剑影,而是潜藏在平静下的暗流——父母对儿女未来的期许与儿女自身性格、志向的微妙差异,以及那份源于血脉和过往的责任,终究不会让他们永远沉寂于此。
饭后,萧墨照例去书房研读兵法典籍,这是他每日的功课。而萧雨则跟着苏叶去了药庐,继续研究新的方剂。
萧煜负手立于廊下,望着儿女离去的背影,目光深远。苏叶安排好萧雨,悄然来到他身边,将一件薄披风轻轻披在他肩上。
“在想什么?”苏叶轻声问。
“墨儿剑意已具雏形,雨儿医理根基扎实。”萧煜握住她的手,指尖微凉,“他们……比我们想象的成长得更快。这桃源虽好,终究不是雄鹰永远的巢穴。”
苏叶依偎着他,叹道:“是啊,雏鹰终要展翅。只是不知,外面的风雨,何时会吹到我们这镜湖山庄来。”
仿佛是为了印证他们的话,午后,山庄的宁静被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打破。
守卫通传,庄外有一名浑身浴血、衣衫褴褛的江湖人求见,声称是“金刀”赵莽,曾受王妃救命之恩,特来求救。
萧煜与苏叶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凝重。赵莽,曾是江湖上一条响当当的汉子,仗义疏财,与苏叶早年游历时有过一面之缘,得过她救治。
在客厅见到赵莽时,他已是强弩之末,胸前一道伤口深可见骨,边缘泛着不正常的青黑色,显然是中毒已久,全凭一口内力吊着性命。
“王……王妃……”赵莽看到苏叶,浑浊的眼中爆发出最后的光彩,挣扎着想要起身。
“赵大哥不必多礼。”苏叶上前,指尖迅速搭上他的腕脉,脸色微变,“好阴损的混合剧毒!而且……不止一种!”
她立刻取出金针,封住他心脉要穴,同时喂他服下解毒丹暂保性命。
金手指 悄然启动,苏叶敏锐地察觉到,这毒素中混杂着数种罕见毒物的特性,其中一种,竟与当年靖王余孽使用过的某种毒药有几分相似!
“赵大哥,何人伤你至此?”萧煜沉声问道,声音中自带一股令人心安的威仪。
赵莽喘着粗气,断断续续地道:“是……是一群黑衣人……手段狠辣……他们在……在收集各种毒经、蛊术秘籍……不从者……便满门屠戮……我……我护着一本祖传的《百草毒鉴》,被他们追杀千里……实在……无处可去……”
收集毒经蛊术?黑衣人?
萧煜的眼神瞬间锐利如刀。苏叶的心也沉了下去,这让她想起了不愿回首的往事。
就在这时,得到消息的萧墨和萧雨也赶到了客厅。看到赵莽的惨状,萧墨眉头紧锁,手不自觉按上了剑柄。萧雨则快步上前,协助母亲处理伤口,观察毒素,小脸上满是专注与凝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