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淬火”成功的兴奋余温尚未散去,风域湖基地便以更快的节奏投入了新的征程。正如羊羽和林夕所料,博弈进入了新的阶段。“暗影蜘蛛”的电磁攻击虽被挫败,却如同在平静湖面投下巨石,涟漪扩散至更高层面,带来了更严峻的挑战和更充足的资源支持。
“燧石”核心阵列的稳定运行,彻底打通了“龙腾寰宇”系统的任督二脉。那道在强电磁干扰下依旧巍然不动的能量洪流,证明了其无与伦比的可靠性与韧性。瓶颈既去,研发进程一日千里。
在“星脑”近乎无限的模拟推演辅助下,能量传输与耦合效率的优化、聚焦镜组的小型化与抗疲劳设计、快速瞄准与跟踪算法的迭代……一个个曾经横亘在前的技术难关被迅速攻克。林夕带领的团队,挟着“淬火”成功的锐气,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了“龙腾寰宇”样机的集成与测试中。
实验室的灯光彻夜长明。巨大的组装平台上,第一台小型化400兆瓦强激光攻防系统“龙腾寰宇”的雏形逐渐显现。“燧石”提供的心脏强劲搏动,复杂的光学路径在内部精密排布,整体体积和重量被控制在了令人惊叹的范围内,足以适配多种陆、海、空、天平台。
时间在忙碌中飞逝。又经过了二十余次不同工况、不同时长的“燧石”供能测试,当地基阵列能够稳定持续运行超过五个小时,充分验证了其作为战略级能源的持久性后,“龙腾寰宇”迎来了里程碑式的时刻——首次全系统综合测试。
测试地点位于基地深处一个经过特殊加固、内壁覆盖着高效吸能材料的地下试验场。观礼台上,杨院长、李书记、高层代表神色肃穆,目光聚焦在场地中央那台散发着冷冽金属光泽的“龙腾寰宇”样机上。羊羽坐镇“星脑”指挥中心,负责全局监控与数据记录。林夕则亲临测试现场,进行最后的状态确认。
“能量回路自检通过。”
“光学系统校准完毕。”
“瞄准与跟踪系统初始化完成。”
“冷却系统运行正常。”
“目标模拟器已就位。”
一道道指令和回报在通讯频道中清晰传递。气氛紧张得几乎凝固。
“启动‘燧石’供能。”林夕下令。
低沉的嗡鸣声响起,那是能量在导管中奔腾的前奏。主屏幕上,“龙腾寰宇”系统状态指示灯由绿转蓝,代表系统进入待激发状态。
“目标锁定。测试项目一:静态靶标摧毁。”
“发射!”
没有震耳欲聋的巨响,只有一道仿佛撕裂空间的、极致凝聚的亮白色光束,从“龙腾寰宇”的发射口瞬间射出,精准地命中数百米外、由特殊合金制成的厚重静态靶标。
光束接触靶标的瞬间,靶标中心区域如同被无形巨锤击中,瞬间化为炽红的熔融态,随即在内部应力下四分五裂,溅射的金属液滴尚未落地便在空中冷却凝固!整个过程悄无声息,却充满了力量被绝对掌控后带来的恐怖美感。
“靶标彻底摧毁!能量集中度百分之九十七点八!超出预期!”数据监测员的声音带着压抑不住的激动。
观礼台上响起一阵低沉的赞叹。
“测试项目二:动态目标追踪拦截。”
高速移动的无人机靶机在试验场中灵活穿梭,轨迹刁钻。“龙腾寰宇”的发射塔基座无声旋转,发射口微调,几乎在锁定完成的瞬间,第二道光束射出!
无人机靶机在空中猛地一顿,机翼与机身连接处被精准熔断,失去动力的残骸沿着惯性轨迹坠落,被预设的安全网捕获。
“动态目标拦截成功!反应时间零点八三秒!跟踪精度满分!”
接下来的测试项目,无论是应对多目标饱和攻击的快速切换能力,还是对不同材质、不同厚度目标的毁伤效果评估,“龙腾寰宇”都交出了近乎完美的答卷。它沉默、精准、高效,如同一位冷酷的顶级刺客,每一次出手都直指要害。
室内综合测试,圆满成功!
消息传出,基地内部一片欢腾。但这仅仅是开始。真正的武器,必须经历复杂实战环境的检验。
数日后,西北某戈壁深处靶场。
这里的环境与风域湖迥异,昼夜温差极大,空气中弥漫着细小的沙尘。“龙腾寰宇”系统被装载在特制的重型机动平台上,进行野外部署与实弹打靶测试。
狂风卷起沙砾,拍打在系统外壳上噼啪作响。测试团队在恶劣环境中,紧张地进行着最后调试。
“报告,光学镜头表面发现微量积尘,可能影响光束质量。”
“启动自清洁程序,同时准备备用方案,必要时进行人工干预。”林夕的声音透过防风通讯器传来,沉稳依旧。
目标设定为远处山丘上预设的模拟工事和废旧装甲单位。
发射指令下达!
炽白的光束穿透弥漫的风沙,精准命中目标。模拟工事在高温下坍塌,装甲单位的厚重钢板被瞬间洞穿,内部的模拟设备在高温中化为乌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