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家书报喜,父业新阶
一个周五的傍晚,汉城下起了淅淅沥沥的秋雨。银珠刚结束一周繁重的课程和实验,回到位于汉城大学医学院旁边的公寓。窗外雨丝绵密,敲打着玻璃,发出细碎的声响,给屋内带来一种宁静的氛围。她换下被雨水微微打湿的外套,给自己泡了一杯热茶,准备利用这个周末晚上,整理一周的学习笔记,并规划下周的学习计划。
就在她刚在书桌前坐定,摊开笔记本时,客厅里的电话铃声响了起来。清脆的铃声在雨声的衬托下显得格外清晰。
银珠起身走到客厅,拿起听筒:“喂,您好?”
“银珠啊!是阿爸!”听筒里传来郑汉采的声音,不同于往常的温和沉稳,此刻他的语气里充满了难以抑制的激动和喜悦,甚至带着一丝微微的颤抖。
“阿爸?”银珠有些意外,这个时间点接到阿爸的电话,而且语气如此兴奋,“您怎么这个时间打电话来了?家里一切都好吗?”她下意识地先关心家里是否安好。
“好!好!一切都好!是好事!天大的好事!”郑汉采的声音提高了几分,喜悦之情溢于言表,“银珠啊,阿爸……阿爸今天收到出版社的汇款单和正式合同了!”
银珠的心跳微微加速,她似乎预感到了什么,但仍保持着平静:“汇款单?合同?是之前连载的那部小说吗?”
“对!就是那部《市井人家》!”郑汉采激动地说,“出版社不仅结清了全部连载稿费,更重要的是,单行本的出版合同正式签订了!首笔版税预付金……这个数!”他报出了一个让银珠也略感惊讶的数字,这远超一般新人作家首部作品的版税标准,甚至比许多知名作家的常规版税还要可观。
“这么多?”银珠也忍不住惊讶地确认道,心中为阿爸感到由衷的高兴。她知道,这笔钱对于阿爸、对于整个家庭意味着什么。这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改善,更是对父亲多年坚持写作、默默耕耘的巨大肯定和回报。
“是啊!阿爸刚开始也不敢相信,反复核对了汇款单和合同条款!”郑汉采的声音因激动而有些哽咽,“银珠啊,你知道吗?出版社的编辑说,这部小说因为连载期间读者反响热烈,预计市场销量会很好,所以给了比较优厚的条件。他们还……还邀请阿爸参加下周的新书发布会,会有记者采访!”
这意味着,阿爸郑汉采,这位在家庭中曾经因“不务正业”而饱受妻子朴贞子抱怨和邻里闲话的“失败者”,即将正式以“作家”的身份走入公众视野,获得社会的认可。这对于父亲的自尊心和家庭地位,将是一次质的飞跃。
“阿爸!恭喜您!这真是太棒了!”银珠的声音充满了真诚的喜悦和自豪,“这是您应得的!您坚持了这么多年,付出了那么多心血,终于得到了认可!”
“呵呵呵……”电话那头的郑汉采开心地笑着,像个孩子一样,“阿爸也是……也是没想到。说起来,银珠啊,这里面也有你的一份功劳。”
“我的功劳?”银珠有些不解。
“是啊,”郑汉采的语气变得认真而感慨,“要不是你一直鼓励阿爸,说写作不是不务正业,说阿爸有才华,让阿爸坚持自己的路;要不是你之前提醒阿爸要注意合同的细节,要保留好底稿和通信记录;还有,你考上医学院,那么争气,也让阿爸觉得,自己这个做阿爸的,更不能落后,要给你和明元做个好榜样……阿爸可能……可能早就被你欧妈念叨得放弃了吧。”
阿爸的话,让银珠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暖流。她没想到,自己无意间的鼓励和支持,竟然对阿爸有如此重要的意义。这种父女之间相互支撑、共同成长的感觉,比她独自获得任何成就都更让她感到满足和幸福。
“阿爸,您别这么说。是您自己有才华,有毅力。我只不过是在旁边说了几句加油的话而已。”银珠谦逊地说,但心里暖暖的。
“不,阿爸心里清楚。”郑汉采坚定地说,“银珠啊,这笔版税下来,阿爸第一个就想告诉你。阿爸打算,先把家里之前欠的一些旧账还清,然后留出一部分作为你后两年和明元大学期间的学费、生活费,确保你们能安心完成学业,不用再为钱发愁。剩下的,阿爸想好好存起来,或者……或者像你之前说的,看看有没有稳妥的投资方式,让钱能保值增值。”
听到阿爸已经有了清晰理性的规划,而不是被突如其来的财富冲昏头脑,银珠倍感欣慰。这说明阿爸不仅事业上取得了成功,心智上也更加成熟和稳健了。
“阿爸,您能这么想,这么做,我真的太高兴了!”银珠鼓励道,“还清债务是第一步,无债一身轻。保证我和明元的学业是重中之重。至于剩下的钱,稳健为主,可以咨询一下专业的理财人士,或者先存定期,不用急于投资。”
“对,对,阿爸也是这么想的,稳扎稳打。”郑汉采连连赞同,随即语气又变得有些微妙,“不过……银珠啊,这事阿爸还没跟你欧妈细说,只告诉她稿费结算了,比平时多些。你欧妈那个脾气你也知道,要是知道具体数目,怕是又要生出许多事端,闹着要买这买那,或者到处炫耀。阿爸想先稳住,把该办的正事办了再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