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灯的光晕,在深夜的出租屋里,像一座孤独的灯塔。
韩风面前摊开着《股票大作手回忆录》、那个崭新的笔记本,以及一台屏幕正闪烁着各种网页的笔记本电脑。利弗莫尔惊心动魄的做空战役让他心潮澎湃,但合上书之后,一个最原始、最基本的问题,如同基石般横亘在他的面前,让他无法绕过。
炒股,炒的到底是什么?
是屏幕上那些跳动的、红绿绿的数字和代码吗?是那些蜿蜒曲折、仿佛蕴含着无尽奥秘的K线曲线吗?还是某种虚无缥缈的、依靠运气和胆量进行的一场巨大赌博?
他知道,如果连这个最根本的问题都搞不清楚,那么他所有的努力,都可能是在建造一座空中楼阁。激情和决心无法替代最基础的认知。他必须从头开始,像小学生认字一样,理解这个市场最基本的构成单元。
他的搜索从“股票的本质”开始。
浏览器里弹出的定义冰冷而抽象:“股票是一种有价证券,是股份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发行的股份凭证,代表其持有者(即股东)对股份公司的所有权。”
“所有权?”韩风盯着这三个字,眉头微蹙。这个词听起来很宏大,但感觉非常模糊。他持有100股“贵州茅台”,难道就拥有了茅台酒厂里某个酒窖的一部分?显然不是。
他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来理解。
“如果把一家公司,比如我上一家公司‘迅捷科技’,想象成一个巨大的、价值一亿元的蛋糕。”韩风在笔记本上画了一个圆,代表蛋糕。“这个蛋糕被平均切成了一亿份,那么每一份就价值一块钱。这一份,就是一股。”
“公司为了发展壮大,需要更多的钱(资本)来买更好的设备、招聘更厉害的人、开发新项目。于是,它就把这个蛋糕的一部分,比如三千万份(三千万股),拿出来卖给公众。我,韩风,用我的积蓄,买下了其中的一千份(一千股)。”
他在那个蛋糕图上,画了一小块,标上“韩风,1000股”。
“那么,我买的,就是这一千份蛋糕的所有权凭证。我就是‘迅捷科技’这家公司的股东之一,尽管是微小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一个。”
想到这里,一种奇异的感觉涌上心头。原来,“炒股”并不是在买卖一个虚无的符号,而是在交易一家实实在在的公司的一部分所有权。这个认知上的转变,至关重要。它让股市从一个赌场,变成了一个产权交易市场。
那么,拥有了这一小份“所有权”,具体意味着什么?他享有哪些权利呢?他继续搜索“股东权利”。
网页上的解释依然条文化,但他开始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消化。
第一,分红权。 这是最直接、最容易理解的权利。如果“迅捷科技”这一年赚了大钱,在扣除成本、缴完税、留下未来发展需要的资金之后,还有剩余的利润,管理层可能会决定将一部分利润以现金的形式回馈给股东。这就是分红。
“比如,公司决定每股分红0.5元。”韩风在笔记本上计算着,“我持有1000股,就能拿到500元现金。这相当于我投资这家公司所获得的‘租金’或者‘利息’。”这让他联想到房东收租,只不过他收的是“公司”这份资产的租。这是一种被动的收入,是价值投资理念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第二,投票权。 这个权利让韩风感到有些新奇。作为股东,他有权参与公司的重大决策。比如,选举董事会成员、审议公司年度报告、决定是否进行合并或分立等重大事项。
“我这一千股,也有投票权?”他有点难以置信。这意味着,理论上,他这个小散户,也能在公司的股东大会上投出自己的一票,尽管这一票在面对持有数百万股的大股东(比如公司创始人、机构投资者)时,犹如沧海一粟。
但他立刻意识到了这背后的象征意义。投票权的存在,从根本上确立了股东是公司的“主人”,而管理层是由“主人”聘请来打理公司的“职业经理人”。 这是一种制度安排,旨在保障资本提供者(股东)的权益。虽然小散户的声音微弱,但 collectively(集体地),股东们拥有最终的决定权。这解释了为什么那些股权分散的上市公司,管理层需要努力经营,以讨好广大的股东。
第三,剩余财产分配权。 这个权利听起来有些沉重。如果公司因为经营不善而破产清算,在偿还完所有债务之后,如果还有剩余的资产,股东有权按照持股比例进行分配。
韩风立刻想到了问题的另一面。“也就是说,如果公司资不抵债,破产了,我不仅股票变成废纸,还不用承担额外的债务?”他搜索确认了一下,得到了肯定的答案: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 这是他学到的第一个重要的金融法律概念。
这意味着,他投资股票的最大损失,就是他投入的全部本金。公司欠再多的债,债主也无法向他这个股东个人追讨。这在一定程度上,定义了投资股票的风险下限——亏光,但不会倒贴。这让他稍微松了口气,虽然“亏光”本身已经足够可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