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旭的执行力向来干脆,第二天首尔街头就挂满了力天集团捐赠海洋保护基金的横幅。
棒子国的媒体像嗅到蜜的蜂群,对着发布会现场的支票板拍个不停,外交部的质问声很快就淹没在“跨国企业的环保担当”之类的报道里。
武振邦站在磐石岛山脊的临时了望台上,看着无人机传回的首尔街景,忽然觉得这招比导弹好用。
他脚下的雷达基座已经覆上了伪装网,网眼间缀着的仿生树叶在海风里轻轻摇晃,从空中看过去,活脱脱一片刚冒头的灌木丛。
“老板,地下工事挖到岩层了。”工程队头目捧着平板电脑跑过来,屏幕上是三维扫描图,“花岗岩结构,硬度太高,盾构机有点吃不住。”
武振邦指尖在图上敲了敲,那里是计划中储存导弹的地下仓库位置。
“调两台液压破碎锤过来,”他抬头望向岛中央的岩石山,“把这整块山腹掏空,用钢筋混凝土浇筑内衬,抗住三十吨当量的冲击不成问题。”
工程队连夜调整方案,三台起重机吊着重型设备在滩涂区搭起作业平台。
退伍兵们分成三班倒,轮着班往山坳里运钢构,夜里的探照灯把海面照得如同白昼。
武振邦让沉睡者驮着几艘驳船从阿陶罗岛运来特种水泥,那种掺了碳纤维的灰色粉末,凝固后能硬过军舰甲板。
第九周的暴雨来得猝不及防,豆大的雨点砸在预制板上噼啪作响。
临时搭建的物料仓库开始渗水,几个刚运来的三角电池箱泡在水里。
武振邦冲进雨里时,正看见两个工程师手忙脚乱地往外搬箱子,他劈手夺过一把撬棍,咔嚓一声撬开箱盖——电池完好无损。
能够在海水中浸泡那么多年都没事,即使是仿制品性能再差也不至于怕这点雨水。
三角电池的能量密度是常规锂电池的八十倍,完全可以作为车辆的动力核心,武振邦心中正在考虑要不要把电动汽车提前研制出来。
雨幕里突然响起刺耳的警报声,是岛周的警戒雷达在报警。
武振邦抬头看见云层里钻出个小黑点,是倭国海上自卫队的侦察机,机翼下的吊舱正对着岛上扫来扫去。
“启动干扰器!”他对着对讲机喊,同时抓起一块三角电池往山坳跑。
那里藏着刚架设好的电磁干扰装置,是用拆解的雷达零件拼凑的土家伙。
电流顺着导线注入装置的瞬间,侦察机的航迹在屏幕上开始乱跳,像只被掐住翅膀的无头苍蝇。
武振邦盯着屏幕冷笑,这招还是从鹰国佬的报废雷达里学的,没想到第一次用就这么顺手。
暴雨过后,磐石岛的轮廓在雾气里愈发模糊。
超声波发生器被移到了山洞口,喷出的水雾混着海气,在岛周凝成一道乳白色的屏障。
工程队趁着晴天加快了进度,山脊上的三座相控阵雷达已经能转动了,墨绿色的天线罩在雾里时隐时现,像蛰伏的眼睛。
“老板,棒子国的渔船又绕过来了。”警戒哨的士兵指着望远镜里的白点,“这次挂着海洋科考的旗子,船上有天线。”
武振邦接过望远镜,看见船舷上印着棒子国海洋研究所的字样,甲板上的人正往水里放声呐探测器。
他忽然想起亚旭说过,棒子国最近在日本海搞油气勘探,八成是想借科考名义探探磐石岛的底。
他放下望远镜,嘴角勾出笑,没有理会,暗地里却派沉睡者去跟他们打招呼。
半小时后,那艘渔船突然在雷达上原地打转。警戒哨的士兵通过高倍镜看到,船尾的螺旋桨不知被什么东西缠住了,海面上浮起大片泡沫,隐约能看见一道灰黑色的巨大阴影在水下翻涌。
渔船上的人慌里慌张地往外扔救生圈,连探测器都顾不上收就开着备用马达逃了。
“老板!那艘渔船不知受到了什么惊吓,仓皇逃跑了”负责操控沉睡者的士兵汇报道。
武振邦没说话,他正盯着地下工事的进度表。
弹药库的混凝土已经浇筑到第三层,通风系统开始试运行,抽进来的空气带着海腥味,经过过滤后变得干燥凉爽。
角落里堆着刚运来的毒刺二导弹,墨绿色的弹体在灯光下泛着冷光。
“还差个码头。”他忽然开口,指着滩涂区的浅滩,“这里得挖深五米,才能停得下万吨级的货轮。”
工程队又调来了挖泥船,巨大的绞刀在水下转动,搅起的泥浆把海水染成了黄褐色。退伍兵们则在码头边缘埋下了声呐阵列,任何靠近的船只都会被自动识别。
武振邦站在刚铺好的码头栈桥上,看着沉睡者驮着一截沉箱缓缓靠岸,忽然觉得这岛越来越像他想要的样子了。
这天夜里,磐石岛第一次亮起了常明灯光。山洞口的探照灯扫过雾层,在天上照出一道光柱,像海上的灯塔。
地下指挥室里,屏幕上跳动着周边各国的雷达信号,亚旭从狮城发来的电文正在加密传输——鹰国的太平洋舰队最近在关岛异动,似乎想派侦察机来日本海看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