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兵训更贴近实战,陆承宇还模拟了“流民攻村”的场景。他让陈老三带着几个村民扮演“流民”,拿着木棍假装攻打村口;让李二狗带着另一队村民,拿着木棍在村口防守,演练怎么格挡、怎么配合。一开始,防守的村民们手忙脚乱,有的只顾着自己格挡,忘了配合旁边的人,让“流民”趁机“冲”进了村口。
陆承宇赶紧喊停,给大家讲解:“防守不是一个人的事,要看着身边的人。你左边的人要是挡不住,你就赶紧帮他一把;右边的人要是被围住,你就用棍把他救出来。只有大家配合好,才能守住村口。”
大家听了,重新开始演练。这次,李二狗看到旁边的村民快被“流民”围住,赶紧用棍把“流民”逼退;陈老三也故意放慢速度,给防守的村民们适应配合的时间。练了几次后,防守的村民们越来越有默契,“流民”再也没能“冲”进村口。
转眼一个月过去了,灵江流域的村民们不仅体能好了不少,还学会了基本的防守和配合。男丁们握着木棍,站姿挺拔,眼神坚定;妇人们能快速包扎伤口,传递消息;孩子们也能熟练地放哨、吹哨。邻村的村民看到灵江流域的变化,都羡慕地说:“还是你们村好,有陆当家带着练兵,以后再也不怕流民了!”
没过多久,真的有流民往灵江流域来了。这次不是几十号人,只有十几个,手里拿着些破旧的镰刀、菜刀,看起来面黄肌瘦,却眼神凶狠。小柱子在山坡上看到他们,赶紧吹起了木哨。
陆承宇立刻召集男丁们,拿着木棍在村口排成一列,站姿挺拔,气势十足。流民走到村口,看到眼前整齐的队伍,手里还握着长棍,顿时停下了脚步。为首的流民犹豫了一下,往前走了两步,喊道:“我们只是想找点吃的,你们要是给我们些粮食,我们就走。”
陆承宇站在队伍最前面,大声说:“我们可以给你们些红薯干和盐,但你们不能进村子,更不能抢东西。要是你们敢硬闯,我们就不客气了!”
流民们看着村民们坚定的眼神和整齐的队伍,知道自己讨不到好处,只好答应。林晚秋带着妇人们,拿了些红薯干和盐,递给流民。流民们接过东西,匆匆离开了灵江流域,再也没有回来。
流民走后,村民们都松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喜悦的笑容。李二狗拍着陈老三的肩膀说:“还是陆当家的兵训管用!要是以前,咱们早就慌了,哪能这么轻松地把流民打发走!”
陈老三也点点头:“是啊,现在咱们不仅能守住村子,还能护住集市和盐井,以后日子肯定能越来越好!”
陆承宇看着大家,心里也很欣慰。他知道,兵训不仅练了大家的体能和防守本事,更练了大家的精气神和凝聚力。以后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只要大家团结一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
这天晚上,村民们在集市上摆了几桌酒席,庆祝兵训成功,也庆祝守住了村子。大家围着桌子,喝着红薯酒,吃着红薯干,聊着以后的日子。林晚秋拿出账本,说:“现在咱们村子安全了,集市的生意也能更安心地做。我看这月的盐和红薯干销量,肯定能比上月多不少!”
小柱子拿着自己的小哨子,跑到陆承宇身边,说:“陆叔叔,以后我还要每天放哨,还要跟着你练体能,以后也要像你一样,保护灵江流域!”
陆承宇摸了摸小柱子的头,笑着说:“好!以后咱们一起努力,把灵江流域守得更安全,把日子过得更红火!”
月光洒在灵江面上,泛起淡淡的银光。集市上的笑声、说话声,顺着晚风传遍了整个灵江流域,也传到了每个人的心里。大家都知道,有陆承宇带着大家练兵,有彼此的团结配合,灵江流域的未来,一定会像这月光下的灵江一样,平静而美好,充满了希望。
流民事件过后,灵江流域的兵训并没有停下,反而多了几分“实战”的严谨。陆承宇看着村民们虽有士气,但防守手段仍显单一,便琢磨着给兵训加些“新内容”——他想起早年在军营里见过的“简易防御工事”,决定把村口和盐井这两个关键地方,用土、木、石搭建起临时防线。
这天清晨,陆承宇带着男丁们在村口开挖浅沟,沟宽三尺、深两尺,里面埋上削尖的木棍,再用干草和浮土盖住,只留一道仅容一人通过的窄桥。“这叫‘陷马沟’,虽然咱们没马,但流民要是想硬闯,一脚踩进去,至少能让他们慢下来,咱们也好趁机防守。”他一边示范怎么埋木棍,一边讲解,“木棍要削尖了朝上,埋得深些,别让风吹雨打就露出来。”
陈老三力气大,负责抡着锄头挖沟,他擦着额头上的汗说:“陆当家,这沟挖好,再加上咱们手里的棍,别说流民,就是野兽也进不来!”李二狗则跟着几个村民削木棍,他把木棍削得又尖又滑,还在顶端缠了些布条,笑着说:“这样就算没扎到,也能让他们滑一跤,咱们好趁机围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