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月球科研站,“广寒宫”核心舱巨大的穹顶之下,空气仿佛凝固了。冰冷的银灰色合金墙壁反射着惨白的灯光,映照着中央平台上那件覆盖着厚重防辐射布的物件,以及平台前陈飞云沉静却蕴含风暴的眼眸。
“陈总监,NASA、ESA的联合声明…明确拒绝向我们提供符合月面极端环境要求的鎏金标识耐辐射涂层材料。”项目副总监的声音干涩,打破了死寂。他递过一块平板,上面冰冷的英文措辞像刀子:“鉴于技术壁垒及《沃尔夫条款》限制,无法满足贵方需求。” 旁边,几位西方航天机构的代表眼神躲闪,脸上挂着公式化的歉意,眼底深处却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倨傲与审视。
技术壁垒?陈飞云心中冷笑。这分明是卡在“国际月球科研站”即将落成的咽喉上!那块防辐射布下,是凝聚了中俄及多国科学家心血的“人类文明里程碑”鎏金标识牌主体。没有那层关键的涂层,这象征人类携手探索宇宙的丰碑,将在月球狂暴的辐射和极端温差下迅速黯淡、朽坏,成为国际笑柄,更将沉重打击中国主导的这项伟大合作。
压力如同实质的冰水,从四面八方挤压过来。项目组的中方成员脸上写满愤懑与焦虑,俄方代表、红发如火的伊琳娜·罗曼诺娃紧抿着唇,冰蓝色的眼眸死死盯着陈飞云,传递着无声的质问和压力:“陈,我们的时间不多了!加加林爷爷的荣光,不该被一块锈蚀的牌子玷污!”
陈飞云没有去看伊琳娜,他的目光穿透了眼前的困境,落在那块覆盖物上,仿佛穿透了时空,看到了敦煌莫高窟第329窟壁画上,那凌空飞舞、衣袂飘飘的“夜半逾城”飞天。耳边,是祖父陈青阳临终前,用尽最后力气抓着他的手,那气若游丝却重若千钧的遗言:“古人画飞天…今人造天宫…云娃子…手艺…是根…根不能断…” 敦煌的矿物颜料,修复的星图,还有那块承载着钱学森手稿的飞天古瓷片…一幕幕在他脑海翻腾。
“根不能断…”陈飞云低声重复,紧握的拳头指节发白,指甲几乎嵌进掌心。一股混杂着屈辱、不甘和源自血脉深处的不屈怒火,在胸中轰然炸开!西方技术封锁?那就用祖宗传下的“根”来破局!
他猛地抬头,眼中疲惫尽扫,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燃烧的决绝光芒,声音斩钉截铁,响彻寂静的穹顶:
“通知地面!启动‘金乌涅盘’预案!”
“调取河西走廊盐湖矿物数据库!提取编号J-7、K-3、S-12号特种矿物样本,最高优先级空运!”
“开放我的个人权限,调用‘天宫’空间站实验舱封存的…长征九号重型火箭首飞整流罩残骸合金样本!”
“准备最高等级真空煅烧炉!我要…亲手复活‘唐代金箔秘艺’!”
命令如石破天惊!整个“广寒宫”控制中心瞬间炸开了锅!
“陈总监!河西矿物?火箭残骸?这…这不符合材料学规范!”一位材料学专家失声惊呼。
“唐代金箔?那是文物修复工艺!怎么能用在月面极端环境?!”另一位工程师满脸难以置信。
伊琳娜更是瞪大了眼睛:“陈!你疯了?!用古董手艺对抗宇宙射线?!”
陈飞云没有理会质疑,他大步走向中央平台,一把掀开了厚重的防辐射布。下方,一块巨大的、以高强度钛合金为基底、表面经过特殊蚀刻的标识牌显露出来。牌面中央,是象征地球的蔚蓝球体,周围环绕着代表参与各国的抽象符号,线条流畅而充满力量感。此刻,它如同失去灵魂的骨架,等待着赋予它不朽光辉的“皮肤”。
“规范?”陈飞云的手指轻轻拂过冰凉的钛合金基板,感受着其下精密的蚀刻纹路,声音不高,却带着穿透一切的重量,压下了所有嘈杂。“当年在文昌,我用莫高窟壁画里的矿物配方,解决了‘长征八号’发动机的烧蚀难题,有人说那是运气。在北斗组网最艰难的时候,靠北宋‘水运仪象台’的齿轮啮合原理稳定了星载原子钟,有人说那是巧合。今天…”他猛地转身,锐利的目光扫过全场,最终定格在那几位西方代表惊疑不定的脸上。
“今天,我就让你们看看,什么叫‘根’的力量!什么叫‘匠心’破壁!”
他不再解释,转身走向通往材料制备区的气密门,背影决绝,带着一往无前的孤勇。伊琳娜看着他的背影,冰蓝眼眸中翻涌着复杂的光芒,最终一咬牙,快步跟了上去。“我帮你!加加林爷爷说过,真正的航天员,从不畏惧尝试不可能!”
---
材料制备区,巨大的真空煅烧炉发出低沉的嗡鸣,如同蛰伏的巨兽。气氛紧张得如同拉满的弓弦。
陈飞云身着特制防护服,神情专注得近乎神圣。他面前的操作台上,摆放着几份刚从地球紧急空运而来的矿物样本:色泽暗沉的河西盐湖特种矿粉(J-7)、闪烁着微弱金属光泽的伴生晶体(K-3)、以及质地细腻如雪的硅藻土基料(S-12)。旁边,是一块巴掌大小、表面布满烧蚀痕迹却依旧闪烁着坚韧金属光泽的长征九号整流罩残骸合金。更引人注目的是一个特制的恒温箱,里面静静躺着一叠薄如蝉翼、却蕴含着千年不朽秘密的——按照“唐代金箔秘艺”复刻的纯金基箔!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