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六的清晨,天刚蒙蒙亮,王老汉家院门口就飘起了早饭的香气。王老汉裹着件深蓝色的旧棉袄,正踩着木凳往槐树上绑麻绳,准备搭摊位的架子。他那辆除了铃铛不响哪儿都响的三轮车停在旁边,车斗里装着几块刨光的木板,是前几天特意请李木匠刨去毛刺的,边缘还带着新鲜的木屑香。
“小林,帮我扶着点凳腿!”王老汉吆喝着,往麻绳上打了个结实的结。林辰赶紧伸手扶住木凳,看着他把“邻里手作集”的招牌往横杆上钉——那招牌是父亲写的,红纸上的字迹虽有些抖,却透着股憨直的精气神,每个笔画都像用尽了力气,王老汉特意在边缘描了圈金漆,在晨光里闪着细碎的光。
苏晴拎着个竹篮从家里赶来,篮子里码着昨晚连夜包好的手工皂。薄荷绿的方块上撒了层细碎的金箔,是她特意从网上买的,说“添点喜气”;奶白色的皂块里嵌着干玫瑰,花瓣被皂液浸润得半透明,像冻在里面的春天;薰衣草味的则用淡紫色油纸包着,系着根麻绳,上面还挂着片干花,看着素雅又精致。
“我把编织筐摆成金字塔形吧?”苏晴蹲在地上,把小筐放在大筐顶上,摆得整整齐齐,“这样看着热闹。”她额前的碎发被风吹得乱翘,手腕上的铜钱手链随着动作轻轻晃动,碰在竹筐上,发出清脆的叮当声。
父亲背着双手在摊位前转来转去,像个巡视领地的老将军。他时不时伸手扶正歪了的皂盒,又或是蹲下身把编织筐的间距调得匀匀的,连苏晴系歪了的麻绳都要伸手理直。有熟邻牵着狗路过,笑着打趣:“李大爷,今天这摊子支得够精神啊!你这字写得真带劲,给我留张呗?”
父亲的耳朵“腾”地红了,像被夕阳染过的云彩,他摆摆手就往林辰身后躲,肩膀还差点撞到手机支架。林辰一把拽住他的胳膊,故意扬高了声音:“我爸今天现场写福字,想要的可得排队啊!先到先得,概不预留!”
话音刚落,就有几个买菜回来的阿姨围了上来。张大妈手里还拎着捆菠菜,隔着摊位喊:“李大哥,给我写张‘平安喜乐’,我要贴在孙子床头!”三楼的刘阿姨也凑过来:“我要‘顺遂安康’,给我那口子求个健康,他总咳嗽。”
父亲被围在中间,脸涨得通红,却没再躲。林辰赶紧从三轮车斗里搬出张折叠桌,铺上红纸,又把砚台和毛笔递过去。父亲深吸一口气,坐在小马扎上,手腕悬在纸上定了定神,指尖微微蜷了蜷——这姿势,像极了林辰小时候看他在轧钢厂写宣传标语的模样,只是那时的手稳如磐石,如今却带着不易察觉的颤。
落笔时,墨汁在红纸上晕开第一个点,他顿了顿,像是在找回当年的感觉。“平”字的横画稍显歪斜,却透着股执拗的认真;“安”字的宝盖头写得格外宽,像要把底下的“女”字护在怀里。写完一张,他悄悄抬头看了眼张大妈,见对方点头说好,嘴角偷偷往上扬了扬,藏着点小得意。
苏晴的手工皂卖得最火。一位抱着孩子的年轻妈妈指着薄荷绿的皂块问:“这是加了啥?看着真清爽。”苏晴拿起一块,用指甲轻轻刮了下表面:“这里面加了咱们后山的蜂蜜,还有薄荷精油,洗完手不干涩,夏天用着特别舒服,孩子用也放心。”她说话时,阳光落在发间,额角的碎汗闪着光,声音甜甜软软的,像浸了蜜。
年轻妈妈刚买走两块,几个跳广场舞的阿姨就围了上来,你一言我一语地问薰衣草皂的功效。“助眠的?我家老头子总失眠,能管用不?”“这精油是正经牌子不?别是瞎兑的……”苏晴耐心地解释:“精油是我托朋友从新疆带的,绝对纯,您要是不放心,我给您闻闻原瓶?”说着就从帆布包里掏出个小瓶子,拧开盖子,淡淡的薰衣草香立刻散开,阿姨们这才放心,你三块我五块地抢了起来,没一会儿就少了大半筐。
王老汉的木刻小摆件也很受欢迎。他蹲在摊位另一头,面前摆着巴掌大的木兔子、木老虎,还有刻着“福”字的小木牌。这些都是他用边角料刻的,兔子的耳朵歪歪扭扭,老虎的尾巴像根小木棍,却透着股憨态可掬的灵气。几个背着书包的孩子攥着零花钱围在跟前,叽叽喳喳地挑拣:“我要兔子!”“我要老虎!”“这个福字牌多少钱?我要给奶奶当生日礼物!”
王老汉笑得皱纹都挤在一起,忙不迭地给孩子们打包:“慢点儿,别抢,都有都有……兔子五块,老虎八块,福字牌贵点,十块,这可是我刻了一晚上的。”他收了钱,还不忘往每个孩子手里塞颗水果糖,说是“开张大吉,沾沾甜气”。
林辰举着手机直播,镜头先扫过父亲写字的侧影,配文“老手艺新传承”;又转向苏晴打包的双手,说“美女摊主在线答疑”;最后对着王老汉的木刻摆件:“爷爷级手作,每只兔子都独一无二。”直播间里弹幕刷得飞快:“这字写得有感觉!求地址,我想来现场!”“手工皂看着好天然,主播帮忙带两块呗?”“那木老虎太可爱了,给我留一个!”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