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秋冬是向河渠感情上备受折磨的日子,先是王梨花生病的担忧,接下来是书记调离的不舍。感情的波浪还没完全平静下来,却又传来徐晓云即将返城的消息,真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啊。且慢,知青返城难道是祸?可是从此城乡远隔,很难再见,不见得还是福?究竟是祸是福,是福是祸,谁又能说得清?
说不清的还有向、徐两人感情上的纠葛。他俩之间有别于向王之间的藕断丝连的情谊,那是明摆的爱情,正常不正常,都是爱情;又不同于向李之间的友情,尽管一度时间里李晓燕如同向河渠的影子,有向就有李,可谁都知道那是友情,是虽非同胞胜同胞的友情;向徐之间呢?别说是外人,只怕当事者自己也说不怎么清楚吧?不信我们来看看今年初向河渠乍离农机站后的那首词是怎么说的。这是写于四月五日,改于四月十六日的词,题目是《莺啼序.话别》全文是:
行将别话语稠,总倾吐不够。忆往昔、运动风雷,我们碰巧拢凑。数月间、形影相随,同挥笔齐访盟友,经日积月累,终成知己牵手。
十年江滨、插队回乡,迎风吹雨骤。到机关再到工厂,不离前后左右。工作上、你帮我扶,生活中、关照不漏。哪怕是空担虚名,眉头不皱。
人非草木,哪能无情?无情算人否?想当初、如蝶恋花,看戏并肩,挥笔厮磨,何患人诌。窥卿笑对、我则窃喜,流言纷纷随他去,气鼠辈、偏卿卿我我。江滨如何?各自成家生活,情谊依旧。
情况突变、南北分手,叹乾坤难扭。也只能、直面现实,忆忆往昔、说说将来。浑说借酒:世态炎凉、分聚离合,十载风雨同经受,算不算、铸就同心锁?哈哈一笑醉矣,情谊何去?任你左右。
读了上面的《话别》后,谁能界定他俩之间的感情是友情还是爱情?只能说都是都不全是,是友情中夹杂着爱情,爱情中掺和着友情,是友情爱情混在一起的一锅糊糊。
正因为这样,才让向河渠忧喜交架睡不着觉。说起来也难怪,尽管向河渠对徐晓云的眷恋不象对王梨花那样深切,但也正如徐晓云所说的,他心中有她。六七年年末,向河渠日记中是这样记述的:“虽然她没有兰儿那样温柔可亲,容貌上也稍有不及,但同样让人觉得心醉。看电影时我有意靠近她,直到贴身,她没有避开,反而稍稍后退,几乎,不!事实上就是靠在我身上;感觉到她有些颤抖,天并不很冷,可见是她内心在抖动。回来的路上,她根本不在主动走,而是我往前走推着她。虽然一路上说的都是兰儿托转的话,却让我觉得也是她心里要说的,特别是她把兰儿的信和诗放到我手上的时候,感到她的手在微颤,明显她在压抑自己的感情,违心地帮别人张罗。唉——,要是一开始就是她与我负责宣传工作的话,只怕我爱的就是她了。”这还是六七年年末的情景,十年中他们频繁的交往,自然会将这并不清纯的友情继续向前发展的。至于是怎么发展的,前文书中多有体现,现在再说几桩以前没说过的:
七二年元月,成义受缪青山委托,雪中来访。向河渠只是走到总机房门口说了声:“成桥的成义来了,在这儿吃饭。”随后就只顾与成义叙旧,到吃饭的时候,除从食堂打的饭菜外,徐晓云还央线务员帮打来一热水瓶黄酒,她则在火油炉上烧了三个菜,在总机房的卧室内招待了来客。引得成义说起那年燕子以“嫂子”为借口救人的事,打趣他们没能弄假成真。向河渠还以《西江月。设疑》为题作了记录,说是:
大雪纷纷飞降,北风呼呼劲吹。招待我友不知累,不是凤莲是谁?
常常相见眉飞,心心相印梦随。五年情谊共栽培,你能猜得到没?
拿给晓云看时,还被捶了一拳。
七三年七月,冒坤平来访。两人送坤平回去。归途中,在一个拐弯处有被车轮碾后留下已被晒干的高低土埂,晓云深恐向河渠偏盘,眼睛盯着他的车轮,却忘了自己 ,结果一跤摔到稻田里,成了个泥水人儿。向河渠连忙下车去拉开倒在她身上的车子,抱怨她不小心;得知一颗心全关注在自己身上,很是感动,回来后写了一首《古风.送友行》送给徐晓云。日记里有诗的题目,却没有内容,《习作录》里也没有,这里就不杜撰了。
七五年徐晓云给个别领导送礼,对方居然动手动脚,被她打了耳光,痛骂了一顿,不过也受到有些人的戏谑。杨、何、向知道了,虽然愤愤不平,却也无可奈何。动动手脚在沿江算不了什么错误,告不上状。向河渠写了两首《赞梅花》送她,一首是:
风吹来,霜打来,腊月的梅花犯寒开,不象牡丹媚态柳枝怪,偏呈风骨傲世界。
纨绔公子翻白眼,恨你送礼没将身骨也稍带。是堪恨,更可爱。
是在批评她随波逐流去送礼,更主要的是赞扬她犯寒开的可爱,从精神上给予了鼓励。另一首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