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国钧、赵国民都赞成当前工作主要要以供销为重点,国民坐镇厂内,老蒋和向河渠外出。按向、戴两家的关系,向河渠原本想陪老伍去一趟南京的,后来从陆锦祥的汇报中觉得还是去一趟扬州、淮阴为好。扬州有两家关系是李淑英的亲戚。
书中代言,李淑英就是前文赵德才介绍的向河渠另一位姐夫李霞昌的女儿。李霞昌是向河渠四案上伯父的女婿,年龄比赵德才还大,足可以作向河渠的父辈,但因辈份所及,却是个姐夫。尽管原先并不认识,认识后交往也很少,老姐夫分工在东头车口,除开会差不多不到站上来,直到八二年六月十日去世,向河渠除送人情外,拟了
兢兢业业同创就有为大业 坦坦荡荡独留下无私美德
勤俭创业堪作儿孙表率 忠厚待人确为亲朋楷模
两副挽联,以昔日的同事、永远的亲戚两重身份表示了悼念。新班子成立时,依据国民的推荐,让李淑英当了保管员。借这层淡薄的关系去与那两家亲戚联系。淮阴工专校长周继生是蔡国良的老表、自己的侄儿振华虽起不了多大作用也算个落脚点。依据这些,商量后决定由老蒋陪老伍去跑南京、镇江一线,自己则跑淮、扬一线。为此他做了两件事,一件事是给戴志雄去信,让老蒋拿去求助;一件事是去找蔡国良同行。
给戴志雄的信他是这样写的:
“明伯兄:
斟酌再三,我使用了这个称呼。因为上次知道我到了南京,你就去遇春家等我,次后几天里让两个儿媳去找有关人进行联系,打电话督促立仁设法,约请贵厂销售科人员会商,晚上偕夫人送我一程又一程......要是我仍然沿用老称呼,自是显得见外了,所以改了口。”
明伯是戴志雄的字,大哥明道,二哥明伦,他的字是明伯。向河渠在信中说:
“冬珠在胶带质量闯关上功不可没。因为承担技术服务的两位工程师没能起到作用,又没有钱去请上海的工程师,只好自己闯。冬珠经两百多次小试,终于将胶带推上了轨道,虽然还不尽如人意,但已可进入市场了。”
在简单介绍厂内情况后,他说:
“为扭转局势,蒋支书和我分赴两路。本来最有希望的南京我想前来的,后考虑到有您和您的亲友撑腰,我去不去关系不大,因而选择了北上。由于一位朋友介绍的上海退休工程师要来帮助我厂搞开发,为等他担搁到今天还没能成行,大概还得等几天。
我想去的是扬州、淮阴、济南和青岛。正象跟去别处的同志握别时所说的那样,凡这次外出的同志肩负着重任,他们关系到今年的任务能不能完成、明年的命运将如何?这一次的外出期间正是农村收种大忙季节,出去的同志都不准备回来收种,人人都掂到份量,坦率地说我更感到担子的沉重。
陪我北上的是我的老同学,沿途有他的关系人。他身体不好,曾疑心患的是癌症,看到我厂面临的局势,决定带病和我去冲阵。他的决心是有进无退。家人为他的身体担心,昨天回家时说一定说服家人支持他。
明伯兄,这件事对您来说是小事一桩,但对我和我厂来讲却是一场硬仗,我们要下定决心打好。南京这个阵地的攻坚战就拜托您了。
冬珠临行前我书面交代《赴宁事宜》六件事,尤其是1、4两件更是我追求的目标,不知您意下如何?
价格政策已给了底,老蒋会向您汇报的。原则上稳住价格不让步,必要时也可下浮5%左右,数量大的,浮个每平方一毛也干。最好的办法是稳住价格,将成交的目标转向关键人物,好处给个人,这样让步代价小,收益大。您是身经百战的传奇人物,该怎么攻坚,您是内行,我就不班门弄斧了。”
请蔡国良同行,花了些时间,主要是他身体不太好。
蔡国良对生化厂的事一向是热心的,这一回陆锦祥跑淮扬一线,介绍锦祥去找他表兄周继生,还让国桢带来鸡和花生作为见面礼,当然信是少不了的。为厂里介绍关系人,却要他破费,向河渠是过意不去的。他在九月二十六日日记中问“该怎么对得起这些朋友?”
陆锦祥回来时说周校长非常热情、尽心。介绍他认识了淮阴外贸公司秘书长兼包装公司经理。陆锦祥说周校长透露国良的叔叔在潍坊任工行行长,应该说得到话。这就更坚定了要促进国良同行的打算,十月八日与国良一说,他没有推辞,就是有些担心身体,怕吃不消。
向河渠翻开通讯录,见除已出发的同志外,还有两路还没有安排人跑,一路是常州、宜兴、湖州、宁波、绍兴、杭州,约七十家;一路是扬州、淮阴、淄博、济南、青岛、潍坊,约七十五家。陆锦祥说这次去淮阴他就不奉陪了,反正周校长已经认识了,今后他独自去没问题,南线由他跑,北线向河渠自己去。这一来就不存在人手不够了,两人核计了一下,粗估估全程大概各需二十二天。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