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后一辆军绿色卡车“嘎吱”一声,就停在了津门新式学校的大门口前。
武田藏,不。
现在应该叫武文英老师,他提着藤条箱慢慢地下车。
下车后他先扶了扶眼镜,然后抬头看向校门口。
嚯,气派啊。
崭新的门楼上面挂着用大红绸子盖住的牌匾。
就等开学那天揭彩了。
门口站着两个八路军战士,他们的眼神锐利得像鹰。
来了。武田藏的心里在冷笑。脸上却堆起温和腼腆的笑容。
他快步上前率先道出来意:“同志您好。我是从四九城来的。过来应聘历史教师。”
他递上盖着大印的介绍信,动作上不卑不亢。
门卫仔细核查了信件,又上下打量了他几眼。
眼前这人长衫整洁面容儒雅眼神清澈,怎么看都是个正经读书人。
“武文英同志是吧?校长今天交代过了,里面请吧。”门卫态度客气侧身让开道。
第一步稳了。
武田藏心里打了个响指,道了声谢后就迈着从容的步子走进了去。
校长办公室里面。
一个头发乌黑,面容四十多岁的校长看着眼前这份四九城街道办的大力推荐信。
又看了看眼前这位气度沉稳的武文英,心里先是多了三分好感。
“武先生,您在四九城的事迹,我也略有耳闻。没想到您愿意屈尊来我们这座新创办的学校。”校长说话的语气很客气。
“校长您言重了。”武田藏微微躬身,他姿态放得很低。
“教育救国,本就是吾辈读书人的本分。况且能投身到李总参谋长亲自关怀的学校里面教学,更是我的荣幸。”
瞧瞧这话说的滴水不漏。
接下来的面试更是成了武田藏的个人秀场。
他从三皇五帝到明清轶事。从《史记》到《资治通鉴》他都能引经据典信手拈来。
不止是照本宣科,他还能结合各时代各地风土人情。把枯燥的历史讲得活灵活现。
就连几个旁听的老师都听得入了迷。
校长的眼睛是越听越亮。
人才啊。这是真正的人才。
没想到筹建学校没多久,居然能挖到这样的宝贝。
“好,太好了。”面试结束后校长激动地握住武田藏的手。
“武先生,我们学校的历史教研室,就需要您这样的顶梁柱。”
“校长您过奖了。”武田藏表面谦虚地笑着,心里在笑骂。
他就知道,凭自己二十多年的钻研和准备。
拿捏一个大学历史老师的职位还是易如反掌的。
但是,该走的流程还是要走的。
他按要求填写了详细的个人信息表,住址、经历、社会关系......所有都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这份表格很快就被送到了学校保卫处。
真正的考验来了。
保卫处处长拿着这张表格。
“从四九城来的武文英?去查清楚他的背景。”他对手下的干事吩咐。
“联系我们在四九城的同志,尽快详细核查一下信息,一点都不能马虎。”
“这学校可是李总参谋长亲自抓的重点项目。”
命令很快就被执行。
一份关于武文英的核查请求,通过加密渠道迅速发往四九城。
武田藏住进了学校教师宿舍里面,心里却没有半点慌张。
他甚至在哼着小曲悠闲地整理着自己带来的几本书。
查吧,你们就使劲查吧。
他在四九城经营了二十多年,武文英这个身份早就焊死了。
街坊邻居、茶馆掌柜、酒楼老板......所有人都能为他作证。
他就是一个有点清高、有点学问、热爱和平的普通读书人。
根正苗红身家清白。
果然仅一天之后。
回复来了。“经核查武文英的身份信息无误。武文英,四九城知名学者,本人历史知识渊博,无任何不良记录。”
校长拿到这份报告,心里最后一点疑虑也打消了。
他亲自找到武田藏,笑容满面:“武先生,欢迎您正式加入我们。开学之后中学的历史课就拜托您了。”
成了。计划通了。
武田藏脸上露出恰到好处的笑容:“我一定不负校长和学校的信任。”
离开之后,转过身的他眼底深处闪过一丝毒蛇般的冷光。
现在离开学还有几天时间,校园里面已经开始热闹起来。
老师们也是陆续到位,都在为开学做最后的准备。
武田藏充分发挥了他社牛的属性。
没事就爱和周围的老师联络感情,他端着个搪瓷缸子,在教研室、在食堂,跟谁都能聊上几句。
他说话风趣见识又广,很快就在老师中间混了个脸熟。
但是他聊天,可不是瞎聊。
三句话不离学校,五句话必带总参谋长。
“我们这学校理念真新啊,听说都是李总参谋长一手规划的?”
“想不到李总参谋他长日理万机,居然还能对教育事业这么上心。真是国之栋梁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